首页 > 早教 > 行为心理 > 要让孩子学会宣泄

要让孩子学会宣泄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3.0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要让孩子学会宣泄

渲泄是指人的不满情绪、心中的积郁得到疏散和吐露。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绪渲泄对维护心理健康的价值。他认为当人有情绪时,讲出一切来,能够减轻精神上的症状。所以,让幼儿有机会通过言语的或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就能减轻他们精神上的压力,而这种精神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变成精神创伤,一辈子刻印在心中。美国心理学家马考贝认为幼儿的行为是缺乏思考的,冲动性是幼儿行为的主要特点,尤其是婴儿期和幼儿初期,幼儿的情绪完全表露于外不加以控制和掩饰;到了幼儿晚期,幼儿在对情境经过认真考虑的基础上可以使情绪表现得比较恰当。但总的说,幼儿对个人情绪渲泄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都不高,因而他们还不能根据场合合理地渲泄情绪,而不正确的渲泄方法对他们的危害也是无处不在的,它会助长急噪不安、倔强、无理取闹的坏脾气,在性格方面还会产生自闭症、退缩、缺乏信心等,甚至会造成侵扰其他幼儿,含怒不言,自伤等现象。不良的渲泄更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及集体的规范。可见,帮助幼儿很好的渲泄,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确实是十分重要的。

 一、 提高认识水平,进行情绪疏导

幼儿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度,在一定程度上

取决于他们对触发情绪反应的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而且对于同一情境或刺激,不同的幼儿可以产生很不一样的情绪反应。有一次,我班的戚子晗和马俊杰为了争夺一个玩具发生争吵。他们虽然同样受到了我的责备,但反映迥然不同:马俊杰只是不快地低下了头,而戚子晗顿时面红耳赤地指着马俊杰的脸大声说:“都是你,让我被老师说,这本来就是你的错,呜-------”说完竟嚎啕大哭起来。我想,戚子晗会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对自身错误缺乏认识,对老师责备不能忍受的缘故。于是,一方面我遇到他做错了事,尽量不去责备他;另一方面,我多次帮助他认识老师的责备是善意的,如果碰到不满意的事或者哭呀闹呀的时候,只要老师一提醒就应该停下来,老师对于改正错误的小朋友仍是喜欢的。通过多次交流,他渐渐提高了认识。打那以后,戚子晗的不满情绪一发作,我就提醒他,他渲泄的强度在不段减弱,时间也在不断缩短。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较为普遍,如果排除其他原因,则可把某一些攻击性行为归结为是幼儿情绪渲泄的一种表现,当然这是不良的渲泄。那么这不良的渲泄又来源于何处呢?经过观察发现,幼儿在其意愿没有得到实现或者显得无聊等等时,都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类

幼儿的脾气往往比较暴躁,而且一触即发。我班的陈哲第小朋友个性强,喜欢玩皮球,可老是拍不好,每次屡遭“失败”后他就会顿时显出一副悻悻然的样子,随后就顺势推一下,打一下身边的同伴转身就走,同伴霎时被无缘的一击给激怒了,于是难免引起一场纠纷。遇到这种事,我就对他进行情绪疏导,帮助他克服因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坏脾气。我用“移情法”让他多想想:“如果你被哪个同伴突然欺侮会怎么想,怎么做?”于情于理让他设身处地体会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再跟幼儿们一起讨论:“玩皮球老是拍不好怎么办?”小朋友们为陈哲第想了很多办法。我边表扬他们边说:对,以后碰到不高兴的事可以自己想想也可以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通过教育陈哲第,他也真的冷静地想了,也真想了不少自我控制的办法,并把办法说了出来:我请别人来教我;我待会儿再玩,我先去踢足球,我想可能我玩累了,我休息一下再玩,等等。在不间断的疏导过程中陈哲第渐渐明白了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既提高认识水平,又能使幼儿明白道理,分清是非,一旦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当内心滋生不满情绪时,就能起到指导行为,缓解情绪,控制渲泄强度的作用,长此以往,幼儿的不良发泄将会有所改善。

二、 进行暂时隔离,重在自我发现

幼儿对于触发情绪反应的情境的认识和评价可通过种种学习方式,如模仿、尝试错误、条件反射等获得。日常教育中可见,当幼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发脾气,而成人为了让幼儿不发脾气或生怕幼儿的心灵受到伤害则一味迁就。显然,这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做,有意无意地起到强化幼儿无理取闹的作用,使幼儿的不合理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到严重时,稍遇不顺心的事就会出现呼喊、脚踢、打滚等暴怒现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陷,幼儿在家中形成的、不良的表达情绪的方式方法会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来,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对此,我采取“暂时隔离法”,以使幼儿的情绪更好地、更快地平静下来。

记得带小班时,我班的李盛小朋友适应能力较差,稍有不顺心就会在教室里大叫。这类幼儿的行为表现,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情绪的抵触性,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他想用叫声引起老师的注意,向老师发出要求关注的信号,然而却大大影响了幼儿的集体生活。碰到这种情况,我就请李盛暂时离开集体到教室的外面,并提醒他,在教室里大叫已经影响了别人,现在老师同意你在外面叫,待会儿再进教室,既然老师同意你叫,就不会批评你。这种“暂时隔离”一开始效果不明显,李盛在教室

外面仍旧大哭大闹,但二、三次下来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叫声并不能起认识作用,特别是他观察到自己在叫时,老师和小朋友们“看都不看自己一眼”,于是他觉得这种叫的方式没意思了。经过多次、反复“脱离现场”后,老师和小伙伴等促使他“叫”的强化物在他的脑海中消失了,他现在已经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愉快地交往了。当然,这种“暂时隔离法”要小心使用,只能针对某一些幼儿,而且每一次时间不应过长,隔离的环境应适当地避免其他刺激物。

三、 培养广泛兴趣,转移不良情绪

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活动,广泛地与他人特别是同龄幼儿交往,是让幼儿学会积极的情绪渲泄的又一种有效方法。尤其要教育幼儿在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能将自己长时间地束缚在引起自己不满的地方或活动上,要让他们学习运用转移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绪,真正懂得在遇到挫折或冲突时,不能将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绪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活动中去。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们玩“滚地雷”的游戏。在第一批孩子中我请了孙家乐。看得出孙家乐是非常喜欢这个游戏的,可惜的是第一个回合孙家乐就输了,他急得要哭出来了。我却笑着对他说:“孙家乐,你最爱讲故事了,待会儿游戏玩了,老师就请你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好吗?”他使劲地点点头。游戏完后,当我看到孙家乐正有声有色地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我心里乐了,因为他不再为“输”生气了,我的“兴趣转移法”“赢”了。这种“兴趣转移法”不仅使幼儿的情绪得到良好的发泄,,还能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 充分理解孩子,允许向“我”渲泄

幼儿在遭到冲突或挫折时,往往会将事由或心中的不满感受告诉老师,以寻求同情和安慰。幼儿经常性的“告状”曾在幼教界引起过一定的议论。其实,这种以寻求支持的方式应付心理压力的策略,对于幼儿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它不仅体现了幼儿对老师的信任,同时也是幼儿消除心理郁积的常用方式。在幼儿面对教师渲泄时,如果教师处理得不好,或批评,或不在意,那么以后

幼儿会不知不觉借助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应付各种不良情绪,摆脱情绪的困扰。如自我压抑,向他人投射等。在这方面我是有教训的。记得刚带班时我的教育经验不足,经常对于孩子的“投诉”“报告”不予重视。一天,张雨宣哭着说:“老师,彭译伟把我的画全撕了。”我气急败坏地找彭译伟问个究竟。她理直气壮地说:“上次她把我的纸撕了。”我这才想起上次我确实敷衍了事地解决过那件事,使她在心理上、情绪上一直不能平静,因而产生了这次不良后果。打那以后遇到幼儿“投诉”,我就认真地了解孩子“告状”的内容、状态和情绪反映。我仔细地听,公正地评价,正确地引导,稳定“告状”幼儿的情绪,传递“老师理解你”的信息,从而营造一个老师支持你,“让你渲泄”的氛围。

五、 设置“冲突”情境,给予“补偿”教育

通过设置冲突的情境让幼儿自己感受并给予补偿性的教育,也是引导幼儿正确选择与社会行为规范相一致的渲泄方式的有效教育方法。教师对于幼儿表达的情绪体验、感受,不应枉加批评或评论,而要通过设置“冲突情境”教会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讨论和商量出合理解决的办法来。在冲突情境出现后要让幼儿自己进行评论,并学会寻找解决矛盾、让冲突双方都高兴的对策,让幼儿通过讨论,自觉的,心悦诚服地按照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去做。经过多次“情境冲突”的讨论,幼儿是可以学会怎样更好地渲泄的。

我曾组织全班幼儿讨论过一个话题,这个话题的自我“冲突情境”是:“小明非常需要一双溜冰鞋,但爸爸忘记了给小明一双溜冰鞋的许诺,小明心理很生气,小明于是怎么样,他会怎么做?”在讨论中有90%的幼儿说:小明会失望、不满、气愤;80%的幼儿认为小明应该与爸爸大吵大闹,不理睬爸爸等。可见对幼儿进行情绪渲泄的补偿性教育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有效。“补偿教育法”既合乎情理,又能使幼儿接受。

六、 引发积极情绪,培养良好性格

积极的情绪是防御外界环境或机体内部不良刺激困扰的有力屏障。通过对本班幼儿的调查研究,我认识到:性格活泼开朗的

幼儿大都能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即使想要释放心中的不满,也会选择较为合理的渲泄方式;而抑郁、孤僻的幼儿则反之。性格活泼的幼儿大都交往能力较强,接触的面又广,对自己充满信心,遇到不顺心的事,他们会寻找各种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而抑郁、孤僻的幼儿常常遇事无主见,胆怯,退缩,一有不顺心的事就无法控制。我班刘家琪是一个性格较为内项的孩子,平时很爱哭,连不会系鞋带、小椅子找不到也要哭,而且那哭声有一发不可收之感。对于她,我除了给心灵上的抚慰外,还努力引发她的积极情绪。我常常对她说:“刘家琪,你笑起来最好看了。”平时一有进步(遇事不哭)我就表扬她,后来,她改掉了老是哭的坏毛病,在班级里她也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认可,于是她笑得更欢了。

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幼儿总会有各种各样情绪产生的,作为教师,我很希望他们痛快地释放和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幼儿是一个有多种需要特别是表达自己情绪需要的个体,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来帮助幼儿懂得如何对待和处理自己的各种情绪情感,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和谐的方式来表达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