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宝宝身体上5个部位,不能洗的太干净!

宝宝身体上5个部位,不能洗的太干净!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1.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其实洁癖这个事,大多数女性都有一点,尤其是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屋里脏了肯定要收拾,宝宝身上脏了,当然也要给他洗白白~尤其是闷热的夏天,麻麻更爱给娃做各种清洁。

可亲爱的,你们知道吗?宝宝身上有5个部位,真的不能洗太干净!否则,反而会不利于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影响他的健康。

是哪5个部位呢?一起来涨涨姿势~

经常给宝宝掏鼻子?

小心弄伤鼻粘膜!

我小时候就是个鼻涕虫,米粒也深得偶滴真传…1,2岁那会儿,脸上经常挂着两条“清龙”,哈哈!

最开始我也各种看不顺眼,太邋遢啦,有损小帅哥的形象~于是就各种拿纸擦,拿棉签粘…甚至用手直接抠。

某天,一个医生朋友来家玩,正好看到我在跟米粒的鼻屎做斗争,立刻“严肃”批评了我:哎,干嘛呢?有这么给孩子清鼻子的吗?迟早得给捅坏了!

经过她的知识普及,我才知道,宝宝的小鼻子可不能弄太干净了…

宝宝还没长鼻毛,经常清理鼻腔会损伤粘膜,反而令分泌物更多,还会让他感觉不舒服,甚至有可能出血。

宝宝的鼻子那么柔嫩,直接上手挖容易引起感染,还会影响鼻子腔软骨发育,他长大后鼻孔就会比别人的大…呃。

给宝宝清理鼻腔,切记不能上手!

正确清洁方式:

想让鼻屎变软?可以给娃热敷鼻子,或在水蒸汽多的浴室里呆一会儿,也可以抹一点橄榄油或用生理盐水喷。

鼻屎软化后,还是不能上手啊~给娃擤鼻涕或等他自己打喷嚏时,自然就流出来了。

宝宝身体上5个部位,不能洗的太干净!

经常给宝宝掏耳朵?

小心弄伤耳道!

大人、孩子都会有耳屎,你非要给自己掏我不管,但千万别给宝宝掏!还是我那医生朋友告诉我的,不建议用任何方式给宝宝清理耳道内部!

无论是棉签、掏耳勺或是你滴小手指,都有可能损伤宝宝的耳道粘膜,甚至是鼓膜。损伤后者会有致聋的风险!

给宝宝清理耳朵,只清耳廓就行了!

正确清洁方式:

耳道有自洁功能,就记住俩字:别抠。

如果耳廓有脏东西,拿棉签蘸点温水或直接用湿毛巾给宝宝擦拭即可。

万一宝宝耳道真进了异物,或因其它原因造成堵塞,赶紧上医院,自己绝对不能瞎掏!

宝宝身体上5个部位,不能洗的太干净! 第2张

经常给宝宝搓囟门?

小心脑部感染!

曾经有位强迫症麻麻发现2个月大的宝宝头顶上,咋辣么多黄色的,看着有点恶心的污垢,还贼难清洗。

于是,她加大力气开搓,还用手抠了两下…得!直接导致宝宝脑部感染。

新生儿头顶有两块没有骨头的“天窗”,医学上称为囟门,通常要到3个月左右才会闭合。

用力搓洗或用硬物触碰囟门,非常容易导致脑部感染!

正确清洁方式:

既然这个位置如此危险,那是不是完全不能清洗?当然不是!如果污垢太多,宝宝头上就会生奶癣,也叫乳痂。病菌通过囟门进入宝宝脑袋,也会引起头皮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脑膜炎。

最好用宝宝专用的洗发水,轻轻揉搓即可,只要不大力按压或抓挠,就不会伤到宝宝娇嫩的头皮。

实在洗不掉?抹一点已经晾凉的熟油,等污垢彻底软化之后,再用无菌棉签将脏东西擦掉即可。擦时要顺着宝宝的头发生长方向来哈,别弄反。

宝宝身体上5个部位,不能洗的太干净! 第3张

经常给宝宝清肚脐?

小心得脐炎!

小婴儿出生后,脐带会自行干瘪脱落,有的妈妈看宝宝肚脐似乎脏脏的,就忍不住上手清理。甚至有人也会拿棉签伸进去掏,试图把“脏东西”全弄出来。

如此不管不顾的乱掏,很可能造成细菌感染,令宝宝得脐炎!

正确清洁方式:

在脐带正式脱落前,洗澡时尽量绕过它~洗完澡还要用棉签消毒,以免感染。

如果宝宝肚脐有轻微出血现象,麻麻们不用着急,这是正常的。

另外小肚脐清洁后,要保持自然干燥,但别用爽身粉去扑。

宝宝身体上5个部位,不能洗的太干净! 第4张

经常给宝宝洗屁屁?

小心细菌滋生!

小宝宝穿纸尿裤,粑粑和尿经常会拉在里面,如果没及时换,又有麻麻觉得脏脏脏了…忍不住就得给娃多洗几遍屁屁和私处。

其实无论男宝女宝,私处都有自洁功能,洗太勤并不是件好事,反而会滋生细菌。

正确清洁方式:

在男宝2,3岁前,不要刻意翻起包皮来清洗,过早就翻开有可能造成缝隙,使细菌进入引发感染。

只要用温水将大腿根部,还有私处褶皱部分清洗干净就行。

女宝的私处同样有自洁功能,有时会有白色分泌物,那不是脏东西哈,反而可以抵御细菌入侵。你给洗得“干干净净”,会使粘膜轻度损伤,还有可能感染肠道细菌。

同样是用温水,从上至下冲洗外阴即可,如果确实有粑粑粘上去了,可以用无菌棉签蘸水轻轻擦除。

不管男宝还是女宝,洗完屁屁和私处都要保持干爽哦。

身为妈妈,讲卫生肯定没错!谁都希望自家宝贝每天白白、香香、嫩嫩滴~可带娃这事,很多小细节真不能过于“追求完美”,尤其事关宝宝的健康。

完全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来操作,有时反而会起反效果。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