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孩子不好好吃饭,究竟是谁的错?

孩子不好好吃饭,究竟是谁的错?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8.0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女儿都快两周岁了,还是嗜奶如命啊,每顿饭最多吃三口。再这样下去简直要成仙了……”“我儿子不爱吃蔬菜,严重偏食,偏矮偏瘦,唉,吃饭这么差,以后上幼儿园肯定要挨饿的呀……”

“我女儿都快两周岁了,还是嗜奶如命啊,每顿饭最多吃三口。再这样下去简直要成仙了……”“我儿子不爱吃蔬菜,严重偏食,偏矮偏瘦,唉,吃饭这么差,以后上幼儿园肯定要挨饿的呀……”

“我家孩子每顿饭都得追着喂,一碗饭吃完要花上一小时……”

这些妈妈们的担忧,你们应该也不陌生吧。

每个孩子在六个月以内时,不是纯母乳就是奶粉喂养,只是奶量会有一点差别,还不存在太大问题。往往在添加辅食之后,各种关于吃饭的问题就层出不穷了。

因为每餐吃得好不好、饱不饱,直接关系到每日营养是否摄入均衡足够,生长曲线是否达标,所以孩子吃饭成了很多父母特别头疼的事情。

暖暖一岁半开始就可以坐在宝宝餐椅上独立吃饭,一直以来胃口都很棒,每次体检时,身高体重也总是高于平均值。身边好多妈妈不解:“我们也买了宝宝餐具、餐椅、吃饭围兜、训练筷,可孩子在吃饭方面总是不省心啊,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家孩子也具备基础独立吃饭的工具和条件,却还是不肯好好吃饭。不妨考虑以下几个建议:

孩子“挑食”别指责

孩子最初添加辅食的时候,切忌为了追求“完美的营养摄入比例”,而逼迫孩子吃他排斥的食物。越小的孩子越敏感,当他坚决抿住嘴巴/把头强硬地扭到一边/拼命摇头时,我们一定要立马停止喂食,因为强迫孩子进食,只会让他对吃饭这件事产生负面情绪。

孩子不好好吃饭,究竟是谁的错?

当孩子接受不了某种食物,比如青菜,我们可以把青菜和牛肉剁碎了做成馅饼或包子,他可能就吃得很香。

此外,炒饭、汤羹、蒸点等非单一菜式都可以藏匿青菜,让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吃下去。

我们熟知的大力水手的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吃了菠菜,就可以像大力水手一样有力量哦。”

指责孩子“挑食”,不如多试几种方式,耐心幽默引导。

妈妈的味道最吸引人

朋友圈里一位妈妈写道:“女儿对市面上大多数辅食成品根本爱不起来,上馆子吃饭也是各种油盐超标不干净。虽然第一次为她做的虾肉小馄饨外表难看了点,但是女儿却一口气把一大碗全干完了,这让我充满了成就感。”

孩子不好好吃饭,究竟是谁的错? 第2张

妈妈充满爱意做的饭,最能打开孩子的味蕾。我们可以借助辅食机、料理棒、烤箱、卡通模具等各种神器,利用空闲时间亲自给孩子做饭,不但可以保证孩子饮食安全、营养均衡、零添加剂,也能借此和孩子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哦。

饮食清淡少吃盐

曾有位妈妈在后台吐槽,因为出差的关系,13个月的孩子让婆婆来帮忙带两天。回到家后,发现自己做的饭菜孩子不爱吃了,问婆婆怎么回事,婆婆的回答雷到了她:“这孩子,不爱喝水,我把菜做得咸一点,他就愿意喝水了……”因为这几天的重口味饮食,一下子破坏了孩子原本正常的味觉系统。

孩子不好好吃饭,究竟是谁的错? 第3张

1岁以内的宝宝完全不需要额外添加盐,保持食物的原味就好;1-3岁宝宝的食物也要尽量少添加盐;4-6岁孩子每天摄取1-2g食盐也就足够了。

在我看来,不给孩子过早吃盐、过量吃盐,是对孩子的爱和保护。而饮食清淡不但有益于身体健康,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天然食材的原生态美味。

用餐习惯要培养

首先,全家人需要建立起一条原则:吃什么和什么时候吃,大人说了算;吃不吃和吃多少,宝宝说了算。如果孩子不吃饭,就追着喂:“再来一口,最后一口!”对孩子的食欲反而是一种破坏。

其次,在相对固定的时间用餐。添加辅食以后的宝宝,建议坐在宝宝餐椅里与大人一起用餐。这样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孩子不好好吃饭,究竟是谁的错? 第4张

第三,保护孩子对食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接受孩子在学吃饭最初用手抓着吃等行为,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弄脏了衣服和地板而剥夺孩子享受动手的乐趣。

第四,养成良好的用餐氛围。收起玩具、关掉电视,营造出一个无影响的用餐环境;而大人呢,最好也放下手机,认真吃饭,因为你对待吃饭的态度也能影响到孩子。

第五,为孩子准备适合他的吃饭装备。

孩子不好好吃饭,究竟是谁的错? 第5张

对于市面上所谓的“狠心”饥饿法,我个人并不赞同。排除餐前吃了零食、菜式过于单一等原因,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成长轨迹和个人喜好本来就不一样。

正如网络上那个段子:

小红说:“为什么挑食的都是孩子,家长怎么都不挑食呢?”

小明说:“他们买的都是自己爱吃的,还挑什么食?”

经典得让大人无言以对。

所以,孩子不好好吃饭,千万先别急着给孩子贴“挑食”、“不听话”、“不省心”等标签,别让吃的过程伴随着批判和训斥,让孩子在痛苦和压迫中丧失吃的幸福感。

细心观察查找原因,耐心引导“对症下药”,同时保护好孩子对食物的好奇心和饥饿感,相信人类的原始本能,比我们的督促说教更有效。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