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我们可以给孩子爱,却不可以给孩子思想

我们可以给孩子爱,却不可以给孩子思想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8.6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一首名为《孩子》诗中这样写道: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可以给孩子爱,却不可以给孩子思想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一首名为《孩子》诗中这样写道: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可不可以给孩子思想?如果不可以,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 如果可以,在今天这个孩子们可以自行接触到大量信息的时代,我们又应该注意些什么?

正方:   孩子的思想不该被成人控制。  孩子是有独立思想的人,不应该被成年人的思想所控制,也不可能被成人所控制。

反对:   不教给孩子思想还叫教育吗?

小孩子是一张白纸,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成人不把一些正确的思想教给他们,那些错误的思想就会占据他们的大脑!

专家怎么说  翟振明  美国University of Kentucky 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只要教给孩子思考的方法和基本的原则就可以了。

问:您欣赏纪伯伦这首诗吗? 您是否赞同他的看法?

答:这首诗我是基本认同的,但我认为,我们不能笼统地说任何思想都不能教给孩子。

思想有两种,一种是关于怎么思想的,一种是阐述内容表达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看法的。讲怎么思想的这种思想,其实就是思考的方法,是逻辑推理的规则和形成有效判断的途径。

任何人要知道对或错,除了对事实本身的观察之外,还需要有理性的直觉,多数时候还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形成抽象判断。这一类的东西,是关于思想的思想,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方面的思想没人教可以形成一些,但教了以后可以大大提高水准。所以,思考的方法和反思的态度是要教给孩子的。

涉及具体内容的那部分思想就要小心了,其中有比较牢靠的事实根据或理性基础的部分,即全世界正常社会的人们都认同的那部分以知识为基础的思想,要传播给孩子,但一些偶然的阶段性的观念,随世代变迁而变迁,属于偏见,你就不要恣意灌输给孩子了。

问: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教给孩子思考的方法和永恒的科学真理?

答:不仅仅包括科学真理,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中也有类似于真理的东西,那就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那一部分。其实我们习惯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也是分两种的,一种是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要是讲道理的人都认同的,那就属于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中的普遍原则,只要经过细心甄别认准了,那你一定要教给孩子,否则就完全放弃对下一代的人格教育了。另外的那些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的看法差异很大的东西,就没必要拿来教。

问:哪些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定要教的呢?

答:比如:人要生活得有意义,就要基本上按自己的意志生活,不能让别人去主宰,这是任何社会都不会改变的。想想看,如果这一条完全做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吗?这是最基本的价值。人最终的生活目标只能是自己设定的,而不是他人。

人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为他人而活”,但这得首先应该是他自愿选择的,而不能从一开始就是被迫的。  还有,要尊重人,不能把人当工具;要公平、对等,自己自由,不能让别人不自由;你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就也要想到对方也同样有自己的需要;要有契约精神,说话要算数,要守信用;不能伤害无辜,等等。

要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没有道理上的老大,没有谁一定要听谁的。事情本身的对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要以情感的偏好来代替真正的判断。

把自己认为好的但未经过批判考量的思想灌输给孩子是很危险的

问: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一些基本的思考方法、属于普遍有效的道德或价值判断外,父母师长还想带给孩子一些据他们经验看来有用的重要的想法,因为孩子小,缺少判断能力,生活经验不足,所以成人有义务以自己的经验所得,为他们铺平道路,让他们在生活的过程中有一盏明灯。您赞同他们这种想法吗?

答:这样的想法,从出发点来说是好的,但是,你怎么知道你给孩子的就是一盏明灯?你有没有自信,可以完全正确判断对错?一般情况下,你的判断很可能是错的,是有时代局限或个人生活阅历局限的。

一般来说,在一个有自由讨论,重视逻辑、尊崇智慧的社会里,人们的思想不会错得很离谱。但在一个思想不自由,敌视逻辑、惧怕讲理的社会里,人们思想中的错误就很多。

像中国这样的社会,动不动就价值崩溃,一切都在快速变化,你过去的经验用在今天也许根本就不合适,更别说用在孩子的明天了。

问:中国的家长太想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给孩子了,所以情不自禁地去影响孩子。

答:问题是,你自以为很重要的东西一定很重要吗?你觉得孩子需要穿长衣服,可也许他只要穿短袖就可以了。  做父母最常见的一个毛病,是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放在孩子身上。这样做,一般都不会成功,就是成功了也未必是好事,甚至可能因此就把对方一生给害了。

如孩子追求艺术,天生的艺术家,你非说艺术有什么用,要他学技术,一生吃饭没问题,但可能就把他变成一个一辈子只求能吃上饭再无别的追求的可怜虫了。

其实,成功和失败不是别人评判的,是自己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所以你要让孩子自己选择,他的生活空间是你想像不到的,你不要觉得孩子按你的愿望去生活就成功了,那是你的成功,你的成功却有可能就是他的失败啊。要让孩子有自己把握方向的勇气和能力,而不是跟着走。

孩子越小,成人越不能把自己的判断强加给他。

问:中西方在向不向年幼的孩子传播思想方面存在差异?   答:是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主要不是个人的问题,我觉得全世界所有的人对下一代的自然偏向都差不了多少,就是说,成年人都倾向于太过自以为是。

但是,西方社会的思想比较自由,有智慧的人的见解比较容易传播。因此,现代西方人比较认同这样的洞见: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鉴别力,成人不能硬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他,就算要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也会让他多少意识到,这只是我的看法。等到孩子成人了,读大学了,自己会判断选择了,教育者反而会用理性的力量向他极力推进自己觉得有理的观点,让理论根据以最强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为长大的受教育者有能力独立思考了,他可以自由比较各种相冲突的观点,没有道理的东西他会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比较后排除。即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能让受教育者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

今日中国的父母则总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严加管教,拼命教育,认为孩子不会判断,所以就把自己的判断强加给他,或强迫他们背诵所谓的“经典”。

等到孩子长大成人,读了大学了,父母渐渐就不太管了,而学校里也有一种力量,以官方意志的推行代替人格的培养,代表理性与良知本身的力量在那里虽然也可以找到,但也经常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这样,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思维能力从头到尾都处于被严重压抑的状态。

不把自己的判断强加给孩子,不等于不引导孩子

问:家长会反过来问,当孩子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难道就随他去吗?那该多危险!

答:不向孩子灌输偏见,不等于不引导孩子,关键是你以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孩子。如果你的态度或方法是让孩子觉得一定要听你的,那就完了,他就可能不知道他的人生可以自己做主,或他对自己的人生负有责任,那他就可能会成为一个永远不会自己做决定的人。或相反的,他长大后就觉得应该像你控制他一样去控制别人的思想,成为文明的敌人。

如果你是用一种仍然让他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方法来影响他,那姑且不论你的思想是否是对的,至少他不会因为受你控制失去自由而痛苦,或与你发生冲突,长大后也懂得尊重他人的想法。

问: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是不是都能做到巧妙地影响孩子?

答:我的孩子还小,只有两岁多,不过,我已经能体会到这两种做法的差异。我不会经常告诉孩子你要这样,你要那样。我会问:“我们这样做,好不好?”或“你愿不愿吃……”这样,孩子就知道自己是可以选择的,他有这个权利,他将来也会这样待人。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