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习惯讨好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习惯讨好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4.0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你家孩子会讨好你吗?习惯讨好的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深陷“讨好型人格”,他们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请求,常常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讨好型的人长什么样??网友们的回答是这样的:

去餐厅吃饭,很少催单,能自己动手绝不麻烦服务员;

遇见装修太好、服务太好的店铺,不敢进去;

网购买回来衣服,就算不满意,也不会退货,自己忍忍就过去了;

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请求,就算是自己不容易办到的事情,也会硬着头皮答应;

借钱给别人,不敢谈还钱的事,没有办法,鼓起勇气要钱,却好像是自己做错了事情;

别人拒绝你,轻描淡写,你拒绝别人,感觉自己十恶不赦;

......

简单来说,讨好型人格的人,不敢说出内心想法、不懂拒绝、害怕给别人添麻烦、经常道歉、甚至没有原则底线。

习惯讨好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每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自卑、敏感、没安全感的小孩,讨好全世界,却冷落了自己。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小说《人间失格》里有这么一段话: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为什么很多人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其实,每个人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做一些讨好性的行为。如果追溯到原生家庭,有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没能体会到无条件的爱。

比如有的父母,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问题,阴晴不定,对孩子若即若离;有的父母,给孩子提许多要求,你如何如何做,爸妈才会爱你喜欢你。

所以孩子担心着:

父母吵架、生气、发脾气是不是因为我?

是不是不听父母的话,他们就会不再爱我?

是不是犯了错,父母就会因此抛弃我?

孩子觉得只有做些什么特别的事情,父母才会疼爱他们,于是讨好就开始了。

讨好父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过于懂事听话。

我认识一位妈妈,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最开始那段时间,她没办法从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每天愁容满面,过得并不开心。

而在这期间,6岁的女儿却慢慢显露出惊人的乖巧。有一天睡觉前,女儿小心翼翼地对她说:“妈妈,我会很乖,你不要不开心。”

跟我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妈妈一脸欣慰:“女儿真的太懂事了。”

但是我却有一瞬间心疼这个小女孩, 小小年纪,家庭破裂,面对不开心的妈妈,被巨大的不安全感包裹,只能用隐忍和讨好,争取母爱。

习惯讨好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第2张

很多父母离异,都忘了告诉孩子,父母对你爱不会变,于是孩子一方面会认为父母分开是自己错,一方面又害怕被父母双方抛弃,为了避免被拒绝或抛弃,很多孩子试图懂事和变乖。

所谓懂事,固然讨人欢喜,但是只是其中的委屈怕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不得不说,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关注都是有条件的。

他们不接受孩子发脾气、不允许孩子犯错、要求孩子体贴自己,这是孩子得到爱和认同的前提。

所以很多习惯讨好的孩子,是不敢在父母面前胡闹和任性的。

这种讨好父母的思维模式也影响到一个孩子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长大后也习惯性地讨好他人。

我有个女学生,人很好,不管对老师还是同学,都努力地为他人着想。然而她却坦诚地说,她并不是乐于助人,而是习惯性的讨好别人。

在她7岁那年,妈妈生了弟弟,一家人都很开心,唯独冷落了她,从那时起,她不得不变得懂事,来讨好爸爸妈妈。

然而,即使放低姿态去讨好,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我弟弟特别能闹,偶尔乖一次,我妈妈就会夸他长大了。我乖了十几年,偶尔不听话了,就被我妈妈骂作白眼狼。”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太懂事的孩子最委屈。

杨绛先生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不应该过多的牺牲自己,讨好他人。

一个被充分的爱滋养大的孩子,是不需要讨好任何人的。

因为他们知道,犯错、调皮都能被父母理解,有父母的爱做支撑,虽然坏的行为不被父母接纳,但是爱却一如当初。

高兴就笑,难过就哭,喜欢就说出来,不想就拒绝,这才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该有的样子。

不哭不闹、小小年纪谨小慎微、畏手畏脚的孩子,太让人心疼。

每位父母都有责任让孩子明白:你不必过早地学会懂事和讨好,你值得人世间所有的美好。

就像王菲在《童》中有句歌词:“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