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乖孩子”有多么危险,很多家长竟然都不知道!

“乖孩子”有多么危险,很多家长竟然都不知道!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1.1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父母教育孩子这方面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乖,但是真正的乖孩子应该是怎么样的,做乖孩子到底好不好,乖孩子有多么危险,作为家长一定要知道!

我的邻居老徐,特别喜欢跟别人夸耀他的教子之道。

他认为,家长管孩子,就应该严。小树要砍,小孩要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他和妻子,在儿子刚上高中时,就为其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表。每天,孩子都有一串必须完成的任务:复习、自测、做模拟卷。

这份日程十分精确,连上厕所都要掐着时间。

如果哪天的学习目标没达到,老徐就要大加申斥;要是哪个阶段的学习计划没完成,就会把孩子揪来打一顿,叫他以后勤奋点。

这种方式确实有效。老徐的儿子,在高中真的很乖,养成了刻苦攻读的习惯。

前年,他考上一所省内的大学,985加211,还进入竞争激烈的热门专业,为老徐挣足脸面。

可是两年之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

老徐的儿子,居然退学回家了。他的精神状态大不如前,脸上挂着发青的胡茬,目光黯淡,举止慵懒。

这让很多人都觉得莫名其妙。后来,我偶然认识了他那所大学的老师,老师提起这件事,才解开谜团。

原来,老徐的儿子入学后,开始疯狂迷恋电子游戏,为此熬夜、翘课、不参加班级活动,曾经被辅导员和系书记多次约谈。

但是,无论老师怎么劝,他还是我行我素。因为挂科太多,重修之后仍不及格,学校给家长寄去了学业预警通知单。

老徐没想到,原先小绵羊一样乖巧的儿子,居然会变成脱缰的野马。

“乖孩子”有多么危险,很多家长竟然都不知道!

他十分担忧,就经常去看他。但此时的儿子,已经不在乎老爸的批评,也不怕被打,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死皮赖脸。

过去,他生活在严格的监督下,没有自己的娱乐时间。好不容易进入大学,在宽松的环境下,就有一种突如其来的释然。于是,他拼命地玩着游戏,想要弥补自己曾经错过的娱乐时间。

而且,在高中时,他看起来是律己甚严,但那不是“自律”,而是“他律”。家长给他规定好了一切,他只需要依样画葫芦,照着去办。

他从来就没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控制和安排时间;他从来就没有内在的驱动力,把该做的事情做完。

无论是谈话,帮扶,还是留校察看,都不能让他有丝毫好转。最后,他因为无法适应大学的秩序,也修不到学分,被学校劝退。

想当初,老徐明明是教子心切,才对他再三管教,没想到,最后却徒留遗憾。

哲学家佛罗姆曾经说:“控制,就是教育的对立面。”

对孩子看管过严,确实能够教出一个听话的“乖孩子”,然而,这样的孩子并不是真的乖,只是被迫压抑了自己的需求,自己的主见。在他心中,总有一份逆反在沸腾,在等待和寻找,一个合适的爆发点。

外表上,他可能看上去很安静,但实际,却可能是一座休眠的火山。一旦爆发,就容易行为极端。

2016年,在四川达州,一名叫做小斯的18岁少年,高考之后投水自杀。

他在遗书中表示,平时,家长对他管得很严。

吃饭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打嗝,家人上来就是一耳光;夹菜姿势不对,也会挨揍。有一次他吵着要喝花生牛奶,被爸爸一巴掌打得鼻子出血。

他的成绩是全校第五,数学、政治、地理都能考满分。

虽然他已经很优秀,家长却不愿给他一点休闲时间,怕影响学习。只要看到他QQ在线,就会把他骂惨。

家人的初衷,肯定是希望孩子成绩更上一层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没想到,长期严苛的管教,让他心灰意懒,情绪消极,最终引发惨案。

从心理学上看,长期压抑的矛盾和痛苦,如果被触发,有些较为内向的人,会选择自残;而另一些较为偏激的人,则会进行攻击性的行为。这种事例并不罕见。

2012年,在美国康涅狄格的桑迪胡克小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校园枪击案。

20岁的青年亚当·兰扎,先是在家杀死了母亲,然后带着突击步枪,闯进母亲工作过的小学,大肆扫射,导致26名师生遇难,凶手本人也饮弹自尽。

他的表现,极其冷血。

然而,他平时并不是惹人讨厌的“熊孩子”。

不,正好相反。

他的同学说,亚当性格安静,为人友善。

他的母亲很重视他的教育,对他严格要求,期盼他成才。

而他确实也不负所望,各方面都很出色,是当地的荣誉学生,高中毕业比别人提前三年。

然而,他当过教师的母亲,实在是太严。她亲自教他,控制他,让他束手束脚,处处受局限。在孩子不听话、不刻苦的时候,她甚至会拿枪指着他的头,逼他就范。

所以,虽说这个孩子貌似乖巧,但在平静的外表下,那颗充满了逆反和愤怒的心,一定在声嘶力竭地呼喊。

媒体说,亚当可能在潜意识里,十分痛恨家长对自己的严厉教育,所以跑到家长曾上班的地方去杀人,不管那些无辜的孩子,是多么天真烂漫。

他使用的枪支,正是他母亲的。这些曾让他恐惧,让他听话的枪,在他决意报复的这一天,也让学校里的孩子,像他当年一样,心惊胆战。

管得太严,有时害己,有时伤人。即使没有那么严重,也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无锡市儿童心理行为发展中心主任张霞表示,很多有心理疾患的人,其父母都信奉棍棒教育,对孩子严加约束。

适当的管束是必须的,但如果用力过猛,变成虎妈狼爸,就只能是物极必反。

“乖孩子”有多么危险,很多家长竟然都不知道! 第2张

所以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多注意以下几点:

1.管理孩子要态度温柔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原理,叫做南风法则,也叫温暖法则,这个名字来自拉封丹的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让行人脱掉大衣。

北风为了达到目的,就简单粗暴,狂吹冷风,想把衣服吹掉,没想到行人为了躲避严寒,反而把大衣裹紧。

而南风则徐徐吹来,温柔和缓,人们觉得春暖花开,便自动脱下大衣,让南风的目标得以实现。

对孩子进行管理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的情绪感知,特别敏锐,像寒风一样严酷的要求,只能引起他们的抵制,让家人的期待适得其反。

而温柔的规劝,才能让他们相信爸妈是爱自己的,是为自己着想的,从而在家庭里有了安全感和信赖感,对父母有了认同感。

这样,他们就能真正听进你的意见,投桃报李,更加努力;而不是阳奉阴违,伺机“造反”。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有著名的“需求层次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有不同层级,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只有当前一层的需要被满足之后,才会去考虑下一层。

所以,只有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和归属,觉得受了尊重,他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去发展,去实现自我,发挥潜能。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不会缺吃少穿,然而,在物质丰裕的同时,他们的精神,也要得到足够的滋养,不能因为缺乏温暖,而变成荒漠一片。

2.管理孩子要做法婉转

如果只是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孩子会觉得你是以大欺小,唯我独尊,仗着自己是家长,强行贯彻自己的意见。

所以,家长可以对孩子实行参与式管理,跟孩子分享决策权,让他们跟你共同制定计划。

从管理学实践上看,如果一个人参与了某项规则的制定,那么在实施这项决策的时候,他就会乐意照办,带着一种“我的生活我做主”的自豪感。

作为更有社会经验的家长,在决策过程中,还可以帮孩子分析面临的竞争形势、自身的学业目标及近期重点,让他增强参与管理的明确感。

这样管理孩子,不但可以提高他的执行动机,还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协调,让彼此在磨合与商谈中,拉近距离,建立更强的感情链接,减少亲子冲突。

另外,父母教孩子的最好办法,是身教而不是言传。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一心向学,就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活到老学到老,勤学苦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好学的家长,孩子心悦诚服;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孩子耳濡目染。

我有一个学姐,她每年都要考一个证书: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

当妈妈的总是在看书,做试卷,听课件,家中就形成了学习氛围,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力求上进。

她不怎么管儿子,儿子却始终是年级前三。

美国通用电气CEO韦尔奇曾说:“管得少,就是管得好”。

如果一个家庭里的人都很进取,营造积极的环境,向上的合力,管孩子时,就可以少一分约束,多一点简单。

3.给孩子纾压和玩耍的机会

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对此,家长要加以引导,而不是加以阻拦。

就像大禹治水,他不是去堵截,而是去引流和疏散,最后得到了圆满的结果。我们要让孩子玩,只是在方式的选择上,要用心一点。

如果让孩子在家玩电脑,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成瘾。所以,室外运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方面,体育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放松,纾解学习压力,分散对挫折和焦虑的注意力,这样,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都会改善。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就曾写到,医生推荐苦恼压抑的人去运动,让他们的心情改观。

另一方面,运动如果发展成特长,会使孩子在校园生活里更受欢迎,有助于他开展社交。

就像在《哈利﹒波特》中,哈利在学校倍受推崇,并不是因为他学习拔尖,而是因为他在球赛中,有出彩的表现。

体育锻炼还有一个特别好的方面:肌体有自己的负荷极限,孩子玩到一定程度就会累,有效地避免了成瘾和过度的问题。

另一个优点则是,体育运动往往推崇相互配合,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去运动,就能让孩子觉得,你们是一个团队的,在一起作战,从而更有归属感。

你的陪伴,也会让孩子觉得你很走心,从而提升他的满意度。

如果有合适的场地,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都是很好的选择,而像跳绳、跳操、慢跑、竞走、散步这样的运动,则很方便,不太受地点的局限。

有时间,不妨陪孩子走出室外,转一转。

纪伯伦曾有一首著名的诗歌《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的姿态,沉稳而强健。

放开手,送孩子去独立飞翔吧,给他们助力和推动,但不要管束得太严。

这样,反而会让他们飞得更高,好好发展。就像育儿专家尹建莉所说的那样:

减少对孩子的控制,恰会为他们的自由成长提供了空间。

别让他们成为饱受约束、心情压抑的“乖孩子”,请让他们自由而快乐地,成长为自己独特的模样,行走如风自带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