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应该强行戒掉吗

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应该强行戒掉吗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3.8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过分依赖是一种病态,培养孩子安全感是为人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妈妈要离开一会儿,他就会特别的紧张,哭着喊着不让妈妈走。

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应该强行戒掉吗

妈妈很困惑:为什么隔壁的小婷才3岁,就已经能满大街跑,有时候还会自己串门、去买东西。而自己的儿子已经4岁了,为何一刻也离不开她呢?

在百度百科,对于依赖的解释为: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日常生活中有人对烟、酒、茶、咖啡的嗜好,其原因都是人们对这些物质产生了依赖性。

“人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强大、更有力的人关心自己”。美国著名作家、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不管我们看起来多么强壮,也不管我们花多大的心思,竭力做出无须关心的样子,但从内心深处,我们都渴望过依赖他人的感觉”。

依赖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

孩子依赖父母是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依恋”, 主要指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父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是一种感情上的连接纽带。

孩子的依赖性,往往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同时表示: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处处依赖父母,每做一件事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而有安全感的孩子,则是完全不一样的表现,他们自信、独立、友好。

马斯洛需求

大家听说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吧?这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 1943年他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他表示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底层、最基本的需求,包含水、食物、睡眠、性等内容,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后,人类会上升到安全感的追求。

百度上说:安全感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所带来的感觉。

过度依赖是一种病态的关系

虽然依赖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发展到过分的依赖,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关系了。很显然,这种一刻也离不开妈妈的表现,是不健康的过度依赖。

跟妈妈交流后,了解到两岁多的时候,妈妈跟爸爸去城里做生意,把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当时为了避免哭闹,爸爸妈妈偷偷开车走的。半年前,家里的生意步入正轨,爸爸请了几个全职的工人,妈妈才把接回了身边。

回到妈妈身边,什么事都离不开妈妈:妈妈做饭时,就像小尾巴一样揪着妈妈的衣角跟在她身后;妈妈走到哪,他就跟到哪;甚至妈妈上厕所,他也要跟着;他恨不得24小时缠着妈妈。

缠着妈妈的孩子

对妈妈的这种过度依赖,显然是因为上次妈妈的不告而别引起的,他对于妈妈的信任感被破坏了,害怕妈妈突然消失;害怕再度被妈妈抛弃。表现是严重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还会有如下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都是“恶”的,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

比如,上次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他去报告老师,结果老师说:“你不惹他,他怎么会惹你”。受到了老师不公平的对待,从此,他开始变得不相信同学、不相信老师,变得不敢表现自己、不敢跟同学正常交往,因为他认为这是危险的,再大一些,他可能会变得不相信这社会。这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过度保护或溺爱会导致依赖

去年有档很火的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主要讲述独居男艺人的日常生活。妈妈在综艺上的一番言论,让它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已经70岁,每天事无巨细地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早上三四点起来给儿子做午饭,熬梨汁熬10年。

“我的宗旨就是,不管儿子走到哪里,我都会给儿子一个温暖的厨房,我在家里顶两个菲佣”。这是妈妈的原话。节目中,邀请朋友来家里,随手就是一桌菜,颇有大厨风范。观众们惊叹于厨艺时,直接戳破幻想:“都是半成品!”所以节目播出后,一度被吐槽生活自理能力差。

斯坦福大学新生主任、教育专家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在《怎样养育一个成人》中提到,她在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主任时,发现有越来越多成绩和理论学习无可挑剔的新生,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显然,父母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遇到问题都为他解决,甚至包揽一切,会导致孩子自主能力的缺乏。孩子一旦脱离父母的庇护和指引,会缺乏信心,遇到问题只能依赖父母。

婴儿期妈妈的陪伴,能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猕猴实验: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跟他的同事,选取刚出生的恒河猴做实验。恒河猴94%的基因和人类相同,它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和人类非常类似或相近。

这个实验是这样子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就同母亲分离,在往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一个是铁丝做妈妈,一个是绒布做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24小时提供奶水。布料妈妈摸起来比较柔软和舒适。

铁丝妈妈与绒布妈妈实验

虽然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 但它们常常宁愿不喝奶,也愿意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绒布妈妈的身上。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

研究还发现,被带离猴妈妈身边的小猴在成年后性格冷漠,不喜欢群居,不与其他同类亲近。这说明温暖的肌肤相亲、温柔和话语交流,对于幼小生命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这件事可以知道,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父母要多陪伴孩子,重视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需要尊重和鼓励

每周五晚上都有舞蹈课,因为从放学到上舞蹈课,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间隔。她跟我说:“放学回来先看书和练字,等下舞蹈课了再做书面作业”。我说:“好的,由你自己决定 ”!她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舞蹈课回来后,果然很认真的写作业。

鼓励孩子自己做主,并且尊重他/她的决定,可以激发孩子思考的能力,并且增强信心。

此外我们也可以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交给孩子处理。

有时候我正在做饭,发现没有鸡蛋了、没有酱油了,我都会请求帮忙,她都是欣然接受。我真诚地感谢她,帮我买鸡蛋、买酱油,让我按时做好饭。她因为帮到妈妈,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父母都是爱着孩子的,爱需要陪伴、爱需要尊重、爱需要理解、爱需要鼓励……有了这些,孩子不再依赖,安全感倍增。

有安全感的孩子更自信

但是,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跟孩子好好相处。父母也需要学习、需要成长。无论是“非暴力沟通”,还是“正面管教”,还是“PET父母效能训练”,都重视平等、尊重的跟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