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惩罚孩子别动武,试试这些好方法!

惩罚孩子别动武,试试这些好方法!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2.8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近我发现,打骂的管教方式不管用了,反而孩子愈发屡教不改。不得不说,孩子放学期间,那是我一天中怒火最盛的时候。

孩子不写作业,要么偷偷跑到同学家玩电脑,要么躲在房间里玩手机。给他讲道理,结果还是不听,我就会心情异常暴躁,总是忍不住打他骂他。”

这是一位妈妈给笋干老师的留言。说以前孩子经常做错事,家长缺乏耐心,脾气大随时发,以至于让孩子久经沙场而“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不打不成器”早已在多数家长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孩子不听话,我打他关你屁事!”“打是亲,骂是爱”这是我听过最荒诞的谬论。

之前笋干老师在新闻里看到,一位6岁女孩平时上学脸上满布青紫,耳蜗里都是风干的血痂,头发也少了一半,老师询问原因后得知,原来是婆媳关系不好,妈妈拿孩子来撒气导致的。

说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几乎来自于父母,如果父母总是这样对待他们,试想一下,孩子的世界又会留下多深的心理阴影?

事实上,"孩子越表现不好越挨打,越挨打就越表现不好”。这句话告诉我们,打骂是最愚蠢的教育方法,即使挨了打也不会起到警示作用,永远也不能解决问题。

惩罚孩子别动武,试试这些好方法!

孩子犯了错,父母一味的迁就和纵容,更容易让孩子变成不受他人待见和社会认可的“熊孩子”。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好,事实上,对他却是一种伤害。

那么除打骂之外,我们又该用什么来教育孩子呢?

答案是:惩罚,而非“体罚”。虽然惩罚听起来很负面,但目的却很正面,那就是让孩子在体验犯错的后果,学会反思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并尽快进行自我改善,避免再犯。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也一直坚持,教育应狠一点,惩罚孩子也是一种教育。最重要的是:科学的惩戒方式,重在言传身教、心领神会。

一行:皱眉头,并摇头

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家长生气时的模样。家长可以利用好这点,在孩子犯错的过程中,叫喊出他的名字,做出较为生气的样子,皱眉头摇晃1-2回脑袋,通过暗示传递给孩子:你不可以这样做。孩子看到后,一般都会停下来。

一言:口头警告,事不过三

此方法适用于过于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事不过三能让他认识到事情的严重后果。态度严厉的警告声会让人内心设置一个以3开头的倒数键,家长说出:“这已经第二次了!”使孩子提醒自己下一次我该注意什么,如何改正,因此而规避误区。

一教:冷处理,面壁思过

碰到孩子无理取闹的事情,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默不作声,什么时候消停下来再和孩子沟通。然后问清楚事情经过,给予惩罚:

刚才为什么这么做,你是做错的了吗?说一说错在哪里?

只对事不对人,不先对事件定性,让孩子说出理由。责任在孩子,让他独自面对后果。

既然错了,你愿意接受惩罚吗?

惩罚的方式必须和孩子自身的利益有关,比如减少玩耍时间、多做一张试卷等。知错就改,下次不再犯,才是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

做任何事情,缺乏理性的思考,都会朝着极端化发展。气头上的惩罚,都只是发泄。所以说,惩罚要有章法,别依心情来定。

首先,原则上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如果他是无意的,通过道歉可以让他引此为戒;如果他刻意隐瞒,家长应加重惩罚,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其次,面对喜欢耍赖、撒娇的孩子,家长必须严守自己的底线。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斗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最后,孩子犯错第一时间执行惩罚是让孩子记住后果的最好方式。爸妈两人一定要做到:统一标准、立即执行、不翻旧账、不贴标签

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为了培养孩子聪慧、勤勉、坚强,有时候,我们不妨对孩子“狠一点”吧!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