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有的孩子天生爱笑,而有的暴躁,出厂配置不同的孩子都可以培养成乐观自信的人吗?

有的孩子天生爱笑,而有的暴躁,出厂配置不同的孩子都可以培养成乐观自信的人吗?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2.1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鼓励自我成长和修复,不再抱怨原生家庭,引发很大的讨论,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能做点什么对未来有帮助的事呢?如果说成年人的已有创伤,很难弥合,我想我们可以尽量避免那些伤痛重现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把乐观自信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灵里,为他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也祝愿童年受过创伤的父母能够走出阴影,因为,你是孩子美好世界的根源,你是孩子快乐的播种人。尽管自我疗愈很艰难,也让我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尝试吧!

你知道吗?

孩子的性情是天生的,有人温柔随和,有人敏感易怒,但个性、品格却可以后天塑造;

父母并不能“给”孩子快乐,但却可以“教”孩子快乐:你可以帮孩子拥有获得快乐的能力;

多让孩子独自玩耍,10~15分钟,是培养独立和自信的方式之一;

打人、扔玩具是幼儿还没能掌握处理情绪的恰当方式的表现;

经历挫折可以是获得快乐的途径,而不是将快乐之门封死;

让孩子做家务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如果你希望孩子充满“正能量”,你可以做他“正能量”的发源地

......

如何培养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来看看美国科学家怎么说。

快乐不快乐难道是天生的?

一位2个孩子的母亲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她7岁的女儿从出生那天起,就看上去总是很开心,而5岁的儿子则显得喜怒无常。两个孩子都是一模一样的带法啊,这是不是说明快乐是天性?

现实中好像的确也是这样,一些小孩即使从树上摔下来也是笑嘻嘻的,但也有一些孩子即使他的冰激凌是三个球的,还加了双倍的软糖,但仅仅少撒了一些巧克力碎,他们还是会哭鼻子。那么。开心与否真的是生来如此吗?

一些科学家和父母会同意这个观点。但是无论孩子的“出厂设置”怎样,我们只要意识到他们性格的差异,还是有办法引导和培养他们成为自信,有能力自我实现的快乐的成年人。

《What'sGoing On in There? How the Brain and Mind Develop in the First Five Years ofLife(究竟发生了什么?5岁前大脑的发育及思维的发展)》一书的作者Lise Eliot,在他的书中强调:迄今为止,科学家并未能在大脑中找到有关“快乐”或“喜怒无常”的基因,但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性情是天生的“硬件配置”,比如乐观、悲观,害羞、大胆等天生的性情可能会影响孩子快乐的程度。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天生焦虑,易烦躁,是否意味着他进入青春期或成年之后也会是一个不开心的少年或者忧愁的成人?

并非如此!请一定记住,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与生俱来”和“后天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养育一个快乐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并以此为基础,培养他们获得快乐与幸福的能力,做一个园艺师(是做园艺师还是雕塑家?科学究竟告诉我们些什么)。虽然性情是天生的,但这并是永恒的。人们的脾性是可以通过经历来“修正”的,而和经历糅合后的性情最终成就了你的性格——那些零零总总的小特征让你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你。

孩子的个性是由大脑前额叶控制的,科学家们已经可以精确定位出大脑掌管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区域。左前皮层负责“好”的情绪,右前皮层则处理“坏”的情绪,那些拥有更多快乐特质的人,他们的左前皮层明显更为活跃。

快乐的感觉并非“非此即彼”,快乐情绪是左右前皮层平衡的结果,大脑前额叶可以由人的经历塑造。对于大脑还在发育中的孩子,她的经历的核心便是和你的关系。前额叶至少要发育到青春期,所以,你还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来帮助孩子塑造他们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很多研究其实都提示我们一些共同的结论,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她的家庭,是你和孩子的互动关系,如美国NICHD的研究报告:日托班、幼儿园对孩子的发展有利吗?如果要上,怎么选?)。

那么,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来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呢?

如何养出一个快乐的小孩(12~24个月)

如何才能让孩子开心呢?真相可能会让你很吃惊。做这方面研究的儿童发展学家提出,快乐并不是我们“给”孩子的,而是我们“教”孩子的——让他学会获得快乐的方法。

心理学家Edward Hallowell在他的著作《The Childhood Roots of Adult Happiness (成人幸福的童年根源)》中指出被溺爱的孩子——无论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是在情感挫折方面的过度保护,这些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更容易感到无趣、愤世嫉俗,不开心。最好的快乐源泉是内在的,而非外界的刺激。Edward Hallowell在书中强调,应该帮助孩子发展出内在的获得快乐的方法,它们才是孩子一生快乐的源泉。

不过,家长不需要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才能帮孩子植入内在的力量和智慧,帮他们度过人生的起起伏伏。只要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变通,所有家长都可以为孩子的终身快乐打下根基。

学会解读孩子的情绪

小朋友是很会表达开心和难过的:你一回家,她的小脸一下子就被大大的笑容点亮,或者,当心爱的安抚巾找不到了,立即失控地大哭。不过你可能还是不确定,总体上,孩子是不是快乐、满足的呢?

孩子们开心的特征很明显,比如笑,玩耍,对什么都好奇,对其他小朋友很感兴趣,也不需要一直哄逗她。反过来,孩子不开心的特征也容易发现,比如孤僻,安静,没胃口,不和其他孩子玩,不玩,不提问,不乐呵呵也不微笑,很少说话。

如果你的孩子天生比较害羞,或者天生内向不爱笑或者不会有很多交流,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不开心。害羞和悲伤不是一回事,但是你可能需要更细心地去了解这类孩子的“信号”。如果孩子突然表现的很反常,变得更加孤僻或者害怕,那么很大可能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此时家长需要特别留心。

芝加哥Rush-Presbyterian St. Luke's医学中心的精神病学教授Paul C. Holinger认为有9种可识别的、婴儿天生就会的“信号”,来表达他们情绪。幼儿也会这些“信号”。其中两种是“感兴趣”与“享受”,是正面的感受,而一些负面的“信号”,特别是“悲伤”,“愤怒”和“恐惧”就可能来自一个不快乐的孩子。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一个总是感到畏惧,容易难过的孩子是不快乐的,但Holinger教授发现很多父母都意识不到生气的孩子常常是在表达悲伤,无论年纪多大,愤怒是表达过度伤悲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当孩子打人、扔玩具,其实意味着他有他还无力消化与处理的不愉快。

孩子都会有各自的方式向家长暗示自己这段时间过的不太顺。一些孩子可能会变得不爱说话,另外一些可能爱发脾气,还有一些可能会突然很粘人……家长无疑是最了解自己孩子性情的人,细心观察,多沟通,你会越来越能捕捉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太对劲的信号。

和孩子一起“找乐子”

尽管无休止的玩耍和吃冰激凌似乎是每个孩子的梦想,但其实能让孩子最快乐的最简单,是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超重要?)。你是开启孩子快乐之门的“钥匙”。同孩子交流,和他们玩耍,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是开心的,那他们也会很开心。给孩子一个与你亲密无间的童年,是目前为止最能够确保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的关键一步。

孩子在玩耍中获得快乐,又通过玩耍发展很多能够带来快乐的技能 。开放式游戏,比如用积木搭高塔,把玩偶当病人玩医生治病的游戏……自由的玩耍有助于增加孩子的创造力、运动能力、提高情商、认知力和社交能力,在自由的玩耍中,孩子才能发现他们喜欢做的事,这也可能帮助他们找到一生的兴趣所在。(如何玩?请参考 游戏好重要!可是要怎么玩?)

有的孩子天生爱笑,而有的暴躁,出厂配置不同的孩子都可以培养成乐观自信的人吗?

帮助孩子掌握新的技能

成就终身的快乐秘方是,掌握一门技能。研究发现,精通某种技能的人更容易快乐。举个栗子:孩子在练习投球时,他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教训和经验,在不断的练习中,他理解了坚持和规则,通过自己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功会带给孩子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悦。

记得以前有媒体采访孙燕姿,问她为什么要学钢琴(孙燕姿五岁开始学钢琴(出道之前有英国皇家业余顶级钢琴文凭)),原话记不清了,但大意是因为燕姿的爸爸告诉她人一辈子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当遭遇人生低谷时,也许这个爱好和特长能帮你走出困境。

他人对自己成就的认可也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其实,这背后更深刻的意义是孩子发现他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掌控。如果他坚信自己坚持做某件事就能够成功并获得自我满足,那么他就会去做。研究发现,对某种技能的精通从而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的掌控感才是成年后获得快乐的决定性因素

在棉花糖的文章里也提到,需要给孩子设定可实现小目标,也是培养自控力的关键,通过对小目标的实现,可以不断对大脑强化一个认识:1. 如果我做到了,就能有收获;2. 我可以做到。(一颗糖竟然可以预测孩子将来是否成功?)

Hallowell同时也告诫大家,一定要遵从内心真正的喜好,否则不但辛勤一生还可能无法成功,或者即使“成功”,他也不会真正的开心。

一位来自俄亥俄州的2个孩子的母亲说,他的儿子最大的兴趣是建筑,他喜欢搭建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同时也和父亲一起完成一些建造项目。我们总是试着给孩子提供各种环境和条件让他能安心发展自己的天赋,这让孩子自我感觉非常好,他也非常快乐。

分清鼓励和空洞的表扬,培养正向思维

此前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让两组孩子完成一个相同的实验,研究人员对A组的孩子说“你一定很聪明”,而对B组的孩子说“你一定很努力”;当进行第二轮测试时,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只愿意选择与原来难度一样的题目,因为他们想保持自己的“聪明”,而90%被鼓励的孩子都选择更难的测试,因为他们不害怕失败与风险。第三轮的测试更难,但被鼓励的孩子去乐在其中,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而那些被表扬的孩子却表现的相当痛苦,因为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聪明,结果在最后一轮测试中,难度和第一轮的测试一模一样,但是被表扬的孩子成绩下降20%,而那些被鼓励的孩子,成绩却提高了30%。显然,鼓励让孩子发现自己可以控制成功与否,而空洞的、言之无物的表扬却剥夺了这种可控性。

所以下次当你准备把“你真棒”或者“你真聪明”脱口而出时,我们是否该先停顿一下,好好想想应该怎么夸:记得要称赞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分。

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习惯

充足的睡眠、适当的锻炼和均衡的饮食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对幼儿来件更是如此。

对成人来讲,规律的运动会帮助人们减压,改善睡眠抑郁和焦虑,运动使人更加快乐,对孩子也是如此。一项英国青少年研究表明,每天在电视/电脑前坐超过3小时,21%的男孩和16%的女孩表现出不快乐。孩子们都是天生的“户外运动的高手”,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自由在户外玩耍,这会让他们更开心。

注意帮孩子建立规律的日常作息。虽然一些孩子比较随和,但大多数孩子会因为生活规律而成长得更好,他们也会很高兴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食物也会影响孩子情绪。比如糖,虽然糖能快速地帮孩子补充能量,但同样也可能会造成情绪的波动和过激的行为。食物过敏也可能会让孩子烦躁、倦怠与不安。

给孩子机会去经历各种状况,包括挫折

有时父母认为培养一个快乐的小孩就是当孩子遇到任何一点挫折时都用尽全力去帮孩子走出困境,但这往往会弄巧成拙。

让孩子随时都开心,这本就不现实。家长不要在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立马试图去消除这些负面的情绪。孩子需要学会面对和接受悲伤、焦虑等不愉快的情绪,让孩子自己找出处理情绪的方法,他们必须学会自己面对。

儿童心理学家们都认为应该让孩子去经历各种状况,包括困境和挫折,这些经历能帮助孩子获得内在的获得快乐的力量。如果不是有挫折,又泪水,又怎么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无论是7个月的孩子学爬还是7岁的孩子学算术,成功的诀窍很简单,就是不断的去挑战困难,一次又一次,孩子会越做越好。

让孩子学会处理那些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困难对未来的快乐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能向你求助。你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上手帮他完成。

如果你的孩子独立和自信,在成年后也会有更强自我认同感,更容易快乐。培养独立和自信的方式之一就是多多让孩子自己玩,每次10~15分钟。

允许孩子难过和抓狂

当孩子在朋友的生日派对上撅起嘴,很多家长可能会强迫他和其他人一起玩,表现得开心起来。但是,允许孩子不开心非常重要。

还有一些父母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一点拒绝,比如没有被邀请参加同学的派对,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而哭闹。

事实上,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有时候可以不开心,有起起落落,这才是生活。如果你总是想要消灭掉所有不开心,你可能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感到难过是不应该的。让你的孩子去感受作为人类会感受到的感受,包括悲伤。

鼓励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用语言描述出来。很小的孩子就很容易学会“开心”/“高兴”,或者“生气”这样的词。当孩子能够用语言描述他的情绪的时候,就意味着他掌握了一套新的认知和处理情绪的方法。

其实对于幼儿来讲,当他感到愤怒的同时,他其实是很害怕的,因为他并不清楚这种“愤怒”感觉来自哪里,更不懂怎么排遣,一些孩子可能就会打人,扔东西,躺在地上蹬腿大哭……这时如果妈妈告诉她,妈妈知道你很生气,或者很难过,这样孩子就慢慢知道了她的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同时这样做也是在教孩子如何用语言表达她的情绪,教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而不是动手。(更多处理打人的方法:打人的那个竟然是我的孩子!我不要做熊妈妈……)

教会孩子分享与关爱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可以教给他帮助别人的获得的满足感。研究发现,那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意义的人会更不容易忧虑。

从完成一件家务开始,比如把自己的脏衣服放进洗衣篮中,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对家庭有所贡献。

夫妻间及时沟通,共同经营家庭的和睦

很多在婚姻中过的十分痛苦的人,总觉得为了孩子应该妥协隐忍,其实孩子的韧性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很多人都觉得离婚无疑是孩子的心灵成长的毒药。但事实上,很多单亲家庭的儿童没有任何情感障碍,也能健康成长,许多孩子在父母离异后,都能与双当维持良好的关系(但这里不是鼓励大家离婚啊,婚内沟通很重要)。比起离婚,夫妻争吵打闹甚至相互诋毁中伤才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做孩子的榜样
研究发现,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性情带给孩子,并不一定是通过基因,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养育的方式。

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情绪,孩子能够从父母那里“感染”到。哪怕还只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宝宝就可以模仿父母的情绪方式了,大脑中的某些神经回路将被激活。当你对孩子微笑时,孩子也对你微笑,此时他的大脑因为你的那个微笑而“通电”。

如果家长对世界充满感激,能从生活中的小事物感受到幸福,那么这个家长就是一个正面的榜样。当看到半杯水,让孩子意识到这个杯子只空了一半而非只满了一半;当下雨天不能去户外玩耍时,告诉孩子哇,我们正好可以待在家里烤饼干了!用你的乐观积极去影响孩子,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珍惜并感恩我们所拥有的,而非纠结和抱怨我们没有的。

孩子其实对父母的情绪非常敏感,一旦发现家长的情绪很糟糕,哪怕孩子才1岁,她可能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安慰你了。你不需要在孩子面前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你也做不到,但你可能需要给孩子示范如何去处理负面情绪。比如你不小心打碎了心爱的花瓶,可能很难过,但重要的是,你接下来怎么应对,比如,收拾好碎片,给自己一个理由买一个更漂亮的新花瓶。

孩子,如果你看到阴影,千万别害怕,那代表你身后有阳光。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