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财务自由之路从小开始:尽早切断孩子的这条“生财之路”

财务自由之路从小开始:尽早切断孩子的这条“生财之路”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1.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奋斗终身却不能致富,因为他们在学校中从未真正学习关于金钱的知识,所以他们只知道为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学习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奋斗终身却不能致富,因为他们在学校中从未真正学习关于金钱的知识,所以他们只知道为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学习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

也许,你已经知道给孩子从小进行理财教育很重要了,但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去做,给了孩子钱又怕孩子乱花掉,不给孩子钱又怕错过了最佳的财商培养时机,患得患失,自己毫无头绪,更让孩子无所适从……

其实最重要的理财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用一元钱赚到十元钱,或如何攒钱、如何投资,而是让他们知道,钱的本质是什么,钱在生活中的地位应该是什么,我们对钱应该持有什么态度——这些决定了孩子未来在金钱和幸福感之中是否能取得最佳平衡。本篇是尹建莉父母学堂推出的“财务自由之路从小开始——FQ之星”财商系列第二篇。希望每一个家长在财商教育中找到方法和力量。

有一些家长不直接给孩子零花钱,担心孩子养成不劳而获的心理,通过让孩子干家务来赚取零花钱。这一点是近些年从西方国家学来的,并且很流行,这种做法我也不赞成。

“家”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场所,它不是市场,不是单位,不是圈子,“感情”是家人的凝结剂和润滑剂,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须品和奢侈品。如果孩子做点家务就付钱,可能隐藏着这样一些问题。

财务自由之路从小开始:尽早切断孩子的这条“生财之路”

一是把亲情关系降低到商业关系,把亲人间的互助处理成利益交换。这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且会削弱儿女和父母的感情。中国人一直讲究孝敬父母,追求家庭气氛的温暖。而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为什么被人称作老年人的地狱,许多老人有儿有女,却在孤寂中死去,我认为这和他们早早把市场法则引入家庭生活有关,文化总是有它的因果关系的。

二是容易培养唯利是图的心理。我的一个亲戚,他曾一度对孩子实行以劳计酬的政策,规定洗一次碗多少钱,擦一次地多少钱,洗一次衣服多少钱。到最后他发现,孩子干什么都要问有没有钱,哪怕是很简单地扔一次垃圾,也要问这个给多少钱。孩子按劳取酬的习惯确实培养出来了,但唯利是图的心理也开始露出苗头。

三是会导致儿童对劳动产生负面认识。儿童本身是喜欢劳动的,如果因为孩子干了一点活,就要付他报酬,这其实暗示了劳动是件苦差事;而且,孩子的天性愿意讨家长的喜欢,如果他的劳动给父母带来了快乐,孩子内心是比得到钱还快乐的,这种快乐,更会刺激他对劳动的热爱。而付钱既消解劳动的价值和快乐,也消解他为父母做事的兴趣。

事实上,并不是西方人都赞成孩子干家务付报酬的行为,美国著名教师,《第56号教室》的作者雷夫老师认为:“小孩子做家务事就给零用钱固然很好,毕竟我们的资本主义就是这么运作的——用工作赚取报酬——但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就很危险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财务自由之路从小开始:尽早切断孩子的这条“生财之路” 第2张

我认为,孩子身上一切应该培养的好品格都不可以用钱去购买,凡能用钱买到的,都不叫教育,都是暂时的成果,无法内化为孩子自己的品格和习惯。

比如有的家长用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孩子考好了就用钱奖励,或是规定考到多少分给多少钱。这些做法从短时期来看可能有效,从长远的培养目标来看,则只能造成消解。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母亲为促使其上小学的孩子好好学习,按成绩划定了奖金标准,考得越高奖得越多,所以孩子写了篇文章《搞好学习是我的生财之道》。

我很担心,假如这一做法一直持续下去,恐怕孩子的学习动力会越来越弱,生财之道也越走越窄了,而且整个的价值观也会遭到扭曲。

家长如果认为花钱可以买到孩子的劳动好品格、学习好习惯,事实上你最直接的诉求就是:钱是万能的。那么孩子就会接受这个观念,他以后就可能花钱买友谊,花钱买事业,花钱买爱情……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中,他的一切事务都和金钱方面的奖惩挂钩,那么他未来把一切关系都处理成金钱关系也是必然。

凡孩子需要的钱,直接给他就是了,没必要捆绑任何目的。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