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有师说:别让孩子成为拯救者

有师说:别让孩子成为拯救者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2.8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电影、电视剧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角色,为了营造剧情的冲突,通常可能会出现这么一个场景:一个美女被恶霸欺负,然后主人公如天神降世,英雄救美。打跑恶霸后,主人公获得了周围一片叫好。但是家长要记住别让孩子成为拯救者!

在电影、电视剧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角色,为了营造剧情的冲突,通常可能会出现这么一个场景:一个美女被恶霸欺负,然后主人公如天神降世,英雄救美。打跑恶霸后,主人公获得了周围一片叫好。
有师说:别让孩子成为拯救者

在这个场景中,主要人物被划分成了三个角色——拯救者(英雄)、迫害者(恶霸)、受害者(美女)。而在我们现实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其实也经常会不自觉地进入到剧情中,演绎出这样三个角色。而这三个角色之间的“剧情发展”,往往就是家庭冲突的由来。

家庭中常见的剧情

周末的萌萌家里,传来妈妈生气责骂的声音:“萌萌,你又把床单弄得五颜六色的!妈妈和你说过多少次,要画画在画纸上画,而不是在床上乱画!”5岁的萌萌揪着一双大眼睛,惴惴不安地看着妈妈。妈妈一看她这样子,气更不打一处来地吼到:“我一看你那胆小的样子就来气,好几次和你说了,怎么和你爸一样,每次都重复犯错,你说说这都是这个星期第几次洗床单了?!”

在客厅的爸爸(拯救者)听到妈妈吼声后,慢悠悠地过来插嘴:“哎哟,她才多大呀,床单咱洗洗就是了。”妈妈一听,反而怒火愈加旺盛:“你就知道充好人,哪次家务活你帮忙做了?孩子也不管,每天就知道玩电脑,看电视!”爸爸一听,一脸不耐烦地说道:“这说孩子呢,你又说起我来,所以我平常才不想和你吵。”爸爸说完,便不再看妈妈。

眼看着爸爸妈妈又要冷战的萌萌(拯救者)突然哭起来,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拉着妈妈抽噎地说:“爸爸妈妈不要生气了,我以后一定乖乖的。”爸爸妈妈一看到女儿这样说,哪还能冷战,立马一左一右的抱住萌萌。一场小小的家庭冲突就此落幕。

有师说:别让孩子成为拯救者 第2张

卡普曼戏剧三角形

卡普曼在美国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博士,他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中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三角戏剧: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而每一个人都在这三个不同的角色中不停地互换位置。

有师说:别让孩子成为拯救者 第3张

受害者心态

1.自己不行,不好,能力低下;

2.我无法靠自己解决问题。

迫害者心态:

1.我行,别人不好,能力低下;

2.别人拖我后腿。

拯救者心态:

1.我行,别人不好,能力低下;

2.别人无法自己解决问题,需要我的帮助。

当父母想拯救孩子时:

他们会自称“一切为了孩子”,怕孩子吃苦受伤,但其实这都是父母内心的焦虑情绪作祟,觉得自己行,孩子不行。在这个情况下,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到,依赖大人能帮他处理事情。这时,孩子会呈现两种状态:

状态一:“含羞草”

“含羞草”孩子,通常都像含羞草一样,别人稍微接触,都有巨大的反应,害怕和抗拒着其他人,太过腼腆害羞,不够坚强。

许多家长都会说,为什么我家孩子比别人家的胆小那么多,无法稍微有点勇气,不敢自己和别人交朋友,玩游戏!这其实就和父母是拯救者有关。父母觉得孩子什么都不行,忍不住要替孩子做事,过度保护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就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危险,没有父母在,我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办不到了,变得和含羞草一样,经受不起一点碰触和风浪。

状态二:“掌上明珠”

“掌上明珠”孩子,由于全家人的过于重视和在意,总是会寻求过度关注,非常以自我为中心。

“我家的孩子就是一个小霸王!别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霸道的孩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其实他们也是因为父母是拯救者,才导致出现这种状态。这样的孩子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那真是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的全副身心都投放在孩子身上,孩子自然也就觉得“天大地大我最大”。无法包容和考虑他人感受的孩子,凡事都争抢着表现,以引起大人的关注,自然也就霸道自私了。

有师说:别让孩子成为拯救者 第4张

当孩子想拯救父母时:

孩子会为了缓解父母矛盾,巩固家庭关系,而去做许多弥补父母夫妻关系的举动,而父母有的时候也会让孩子去承担本不应该属于他的责任。在这个情况下,父母会觉得这些事情我不行,孩子才可以去做才行,而孩子则不得不去接受这样一个拯救者的角色。这个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地位会高于父母,平常在言语和行为举止上,多会冲撞父母。这时,孩子的两种状态分别是:

状态一“传话筒”

在家庭矛盾中,冷战是很常发生的一件事。夫妻双方冷面相待,不面对面说一句话。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总归会有些事情需要沟通的。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孩子充当拯救者了。

爸爸妈妈冷战了,孩子变成了夫妻双方置气的传话筒。妈妈就对孩子说;“你去和你爸说下,今天要……”,爸爸“去和你妈说,我……”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一来一回的跑腿,沟通连接着父母的关系。

但是孩子充当传话筒式的拯救者,只能是暂时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调节夫妻问题,夫妻间的沟通调节,还是要父母自己行动才行。

状态二“消防员”

除了冷战以外,父母矛盾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或者说是家庭中很常见的一件事——吵架。父母之间为了一些问题争吵不休,不仅伤害了夫妻双方的和气,也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创伤。

父母吵架了,孩子要顾虑到爸爸妈妈双方每个人的感受,既要同情安慰妈妈,又要宽慰陪伴爸爸。更别提在气头上,夫妻双方可能都会在孩子面前抱怨指责另一半,还希望孩子能站在自己这边。孩子就这样左右不定地摇摆着,救着双方之间的怒火。

有师说:别让孩子成为拯救者 第5张

在前文的家庭冲突中,

你能找到爸爸妈妈和萌萌的角色定位吗?

女儿萌萌胆小怯懦的表现和爸爸总是承担女儿拯救者角色是分不开的。

而妈妈在和爸爸的关系中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爸爸不管不顾妈妈的情绪;将家庭中的教育责任都推卸给妈妈;冷暴力……在平常的生活中,萌萌一定没少听到妈妈抱怨爸爸,这时的萌萌就是妈妈情绪的拯救者,承担着妈妈情绪宣泄的出口,是妈妈心灵的安慰者。

当萌萌发现爸爸妈妈生气,甚至要因此冷战时,她有意识地去缓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调节夫妻间的矛盾。这个时候,女儿就夫妻双方关系的调节拯救者。

别让你的孩子成为拯救者

在现在的婚姻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声音:

?“夫妻关系不稳没关系,生个孩子就好了,生个孩子就绑住对方了。”

?“为了孩子,你们也不能离婚呀!”

?“孩子都在呢,不能当着孩子面吵!”

……

种种现象,一再说明孩子变成了夫妻关系,甚至是整个家庭的拯救者,但这样真的好吗?

每当家庭中出现问题时,孩子就会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平衡家庭关系的举动,借以调节和维护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例如,父母吵架,虽然没有当着孩子面抱怨,但孩子其实会敏感地捕捉到家庭中的氛围。这时候孩子可能就会出现一些与平常不同的举动:

?不爱粘人的孩子,突然很喜欢缠着父母;

?分房睡的孩子,突然要求一起睡;

?懂事的孩子,突然任性地要求父母一起陪着去学校

……

这些其实都是孩子为了缓解父母矛盾,所做的措施。孩子担当了这个家庭的拯救者。

然而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理来说,其实是承担很大压力的。他时时刻刻担忧着父母的关系,生活在不安的环境中,所以他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出现问题了,爸爸妈妈的矛盾就能少一点,吵架就能少一些,他们就都会来一起关心照顾我了。”

但这些其实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暂时性的调节矛盾。

有师说:别让孩子成为拯救者 第6张

对于父母担任拯救者的家庭来说:

1父母要学会放手,慢慢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2.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力,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不需要家长全权帮助包办。

对于孩子担任拯救者的家庭来说:

1.夫妻间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处理调节;

2.大人之间的事,大人自己处理,不要把孩子牵扯进来。

如此,才能减少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建立稳固的家庭环境。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