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孩子不听话,威胁恐吓的法子管不管用?

孩子不听话,威胁恐吓的法子管不管用?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7.1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3岁男孩跟着父母去南京游玩,在夫子庙时因与弟弟发生矛盾被父母责骂,赌气不愿走,竟真的被父母抛下。直至第二日凌晨被好心路人送到警局,才通知父母接回了孩子。

13岁男孩跟着父母去南京游玩,在夫子庙时因与弟弟发生矛盾被父母责骂,赌气不愿走,竟真的被父母抛下。直至第二日凌晨被好心路人送到警局,才通知父母接回了孩子。

对于把未成年的孩子故意丢在陌生地方的做法,孩子的父母解释说是为了要“治治他!”

因为大儿子总是调皮捣蛋不听话,所以这次当他们对孩子说“你再不走,我们就不管你了”之后,见他丝毫不畏惧,便决定狠心给一个教训。

这种不顾孩子安危的教育方式着实令人咋舌,但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的中国家长都惯用这一招。

“如果不做A,你就会失去B”,这就是典型的威胁恐吓式教育。

威胁式教育,对孩子的伤害远大于效用

如果你再哭,妈妈就不爱你了。

如果你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如果你再不学习,我们就把你送给捡垃圾的人。

有没有觉得上述话语都很耳熟?不妨回想一下每天和孩子的沟通中,这样句式的使用频率有多少?

用威胁加哄骗的方式对待孩子,有时的确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果方法单一并长期使用这种方式,则是对孩子赤裸裸的伤害。

这不仅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丧失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严重的甚至会让孩子陷于恐惧或恐慌之中,做出更叛逆的事。有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在伤害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么延续受害者的角色,要么转变成迫害者。相信无论是哪一种,都显然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

孩子不听话,威胁恐吓的法子管不管用?

你有没有受过“威胁式教育”的苦?

我小时候因为非常挑食,又矮又瘦。妈妈为了让我改掉这坏习惯,常常会说:“如果你再不好好吃饭,以后妈妈就只给弟弟买零食,没你的份儿了。”

因为这个原因,小时候的我总认为弟弟的存在就是为了抢夺我的东西,因此非常讨厌他,经常找茬欺负他(对不起啊亲弟)。直到妈妈的闺蜜来家里做客,才指正了这种错误的教育,并告诉妈妈激发我对弟弟的嫉妒心是非常可怕的。

后来,妈妈学会了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教育我:

如果你好好吃饭,你就会长的高高的;

如果你平时让着弟弟点,就是最棒的姐姐;

如果你按时完成作业,假期就有时间和爷爷奶奶去乡下玩。

……

同样的句式,不一样的内容,却能让孩子接收更多的正能量,渐渐的,我与家人的关系也越发亲近了。

所以一定要切记:威胁不仅是最无能的教育方式,还是破坏亲子关系的罪魁祸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多关注他可获得的内在能力,而不是一味强调威胁。

比起“这样做会失去什么”,不妨告诉孩子“这样做会得到什么”,并适当的给予一些适当的奖励。当然这个“奖励”必须是真实的,让孩子认可并能够相信的,这样才可能转化为力量和信心。反之,如果一味哄骗,承诺了却做不到,必然适得其反。

只有将孩子内心的正能量之门打开了,他才能带着这份力量,获取更大的信心去面对困难。

孩子不听话,威胁恐吓的法子管不管用? 第2张

注意沟通技巧,才能把话说到孩子心中

孩子犯错误和有不良的行为,其实是必然的成长过程,父母不必过于严肃,有时变通一下沟通方式,反而能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不妨看看以下小技巧:

① 问“小”不问“大”

孩子跟成年人不一样,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也很难回答。

因此要尽量避开“抽象”“大范围”的问题。改问一些很简单、一定有答案、且答案并不唯一的问题,从细节开始。

比如不要问:“你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如何?”“你今天在幼儿园做了什么?”那样问,孩子基本就是懵的状态,要不就是翻来覆去跟你说:今天吃饭饭了,今天睡觉觉了,今天玩了。

可以改问:“你今天在幼儿园和哪些朋友玩了?”当孩子愉快的说出“我和毛毛一起滑滑梯”的时候,你就有机会接下去。

② 用正面教导代替负面恐吓

有些家长特别焦虑,一旦看到什么社会新闻,只要和孩子有关,就赶紧拿出来说事:“你看有个小孩子不听大人的话,被人贩子拐走了!”看到宝宝不以为然,赶紧再恐吓一下:“你要是不听话,会被人贩子盯上的!”甚至还要补充说明:“坏人会把你手脚打断,让你去要饭!”直到把孩子吓得呆若木鸡为止,以为这样就能达到“防拐”的效果。

其实,与其用“吓”的,不如用“教”的,告诉宝宝,怎么区分家里人和坏人,怎么拒绝陌生人的“好意”,万一遇上不怀好意的“叔叔阿姨”该怎么应对,并且坚决的站在孩子那边:“爸爸妈妈会保护你的!”带给孩子全然的安全感。

③ 不要“否定”,只需“同理”

平时很多家长跟孩子说话时,虽然能注意尽量不用“威胁”的,却常常喜欢否定孩子的感受。

比如最经典的那句“不要哭”就是赤裸裸地否定孩子的情绪。请问,宝宝为什么不能哭?痛了、害怕了、伤心了、羞愧了、想妈妈了……这些都是宝宝的小情绪,情绪发作的时候哭鼻子,老正常了!

那,何不站在宝宝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呢?把“不要哭”咽下去,换成“我知道你现在难受/疼了/想妈妈了……”待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陪他解决问题,才是正道。理解万岁啊!

孩子不听话,威胁恐吓的法子管不管用? 第3张

切记,父母只有好好说话,才能让孩子喜欢跟你说话。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