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行为心理 > “黑暗童话”适合孩子吗?或会对儿童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黑暗童话”适合孩子吗?或会对儿童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1.6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安徒生的童话总是如此的美好,丑小鸭最终也变成了白天鹅,但是《一只丑小鸭的悲剧》这个故事最近在网上走红,究竟这样的“黑暗童话”是儿童不宜还是对孩子的现实教育?

“黑暗童话”适合孩子吗?或会对儿童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黑暗童话”:儿童不宜还是现实教育?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白天鹅,然而,近日,微博网友“lemurben”披露的一则丑小鸭故事,却并非如此。

这个名为《一只丑小鸭的悲剧》的故事,主要内容为:小鸭子听完鸭博士讲述的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童话后,坚信自己是天鹅,然而妈妈却告诉它只是一只鸭子。小鸭于是离家出走,不料被一名妇人捉到,被做成一盘烤鸭。

“小鸭疯一样地挣扎,还狂喊着自己是天鹅。妇人什么也听不懂,只是用力按住它,终于把它宰了。”童话结尾,如此残忍地描述。

短短几天,这则故事在微博上被转发1.5万多次,被网友称为“黑暗童话”。

据百度“百科词条”,“黑暗童话”为童话的另一面,它相比于传统的童话要更加现实,在某些时候会让人觉得恐怖。

 抽样调查,低龄儿童无法接受故事的悲惨结局

记者近日走访福州各大书店发现,这则故事被收录在朝华出版社的《中国经典童话》中,而网友“lemurben”告诉记者,他是在一本名为《快乐宝贝枕边好故事:启迪小故事》的书里发现这个故事的。

“这故事最大的问题是扼杀梦想。”“lemurben”如是说。

这样的“黑暗童话”,孩子们读完反应如何呢?

记者打印出《一只丑小鸭的悲剧》,先后对幼儿园至初一阶段的10名儿童进行抽样调查,男、女各5名。低龄的4名女孩和3名男孩接受不了这个故事,而略大一点的1名女孩和2名男孩表示,挺有新意,最大感受是不能离家出走。

5岁的幼儿园大班女孩林轩雨说:“这个故事不好听,不是童话吗?怎么会这样?”6岁大班女孩小练说:“我喜欢安徒生的丑小鸭,因为一路上遇到的人和动物都很善良,不喜欢这个,太残忍了。”

8岁的一年级男生王小乐说:“出门为什么不跟妈妈说呢?变成烤鸭的结局,说明离家出走是不对的。”13岁的初一男生陈烨听完故事后,将一段感想写进一则作文:“童话中的丑小鸭最后变成天鹅,而小鸭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世界黑暗的一面,让我们不要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是个英雄,其实只是最平凡的一个生物。”

 家长:多数认为儿童不宜,少数认可教育意义

记者拿着两个版本的丑小鸭故事,采访了10名家长。其中,6名低龄儿童的家长明确表示这样的“黑暗童话”儿童不宜,1名小学学生的家长表示可以接受,其余3名家长表示可选择性地接受。

“教育小孩不要离家出走有另外99种方式,我不会选择‘黑暗童话’。”家长杨女士表示。

“像《格林童话》个别片段也有些‘黑暗’,但经过主人公努力,都能换来美好结局。童话结局的美好就在于给孩子希望,而在‘黑暗童话’里,孩子们看不到希望,这会扼杀他们的努力。”家长陈女士说。

家长秦女士认为,如果故事有趣、有教育意义,可以接受,“《一只丑小鸭的悲剧》除结局稍显残忍外,是挺有教育意义的。看完这样的故事,孩子们会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现实问题,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获得一个毫无感触的美好结局”。她同时表示,如果是那种为“黑暗”而故意描黑的故事,比如“睡美人”并不是被王子叫醒,而是变成邪恶复仇女巫等等,就不能给孩子看。

家长余女士说:“《一只丑小鸭的悲剧》结局虽不好,但能让孩子提前了解世界。”她认为,童话有个不完美的结局并无不妥,比如《海的女儿》中,美人鱼爱上王子,忍受剧痛脱去鱼尾换来人腿,但王子却和人间女子结了婚,巫婆告诉美人鱼,只要杀死王子,让血流到腿上,就可重回大海,可美人鱼不肯,最终化为泡沫。

“这故事虽然结局不美满,但能带给孩子们很多思考,而在迪斯尼版同一题材的动画片中,这故事被改成‘大团圆’结局,显得很没‘营养’。”余女士表示,与之类似“黑暗童话”有警醒作用的一面,如果家长引导得好,可以选择性地接受。

专家:对儿童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记者试图电话联系朝华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但其工作人员以“相关编辑正在轮休”为由婉拒了采访。

对于“黑暗童话”,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吕萍表示:“就《一只丑小鸭的悲剧》这个故事来说,作者可能要传达的是安全理念,但这种教育方式不一定妥当。若一味强调现实阴暗面,让孩子们吓得连与外界正常接触都不敢,则过犹不及。同时,这个故事粉碎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不利于孩子们探索和奋斗精神的形成。”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文艺评论家林焱老师表示,《一只丑小鸭的悲剧》如果给初中生看,就有一定教育意义,因为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给幼儿园的孩子看,就不适合。“家长要针对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对文学作品进行选择。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尽量要选择经典的童话故事,让他们认知美好,给他们憧憬和希望。”他说。

“严格地讲,‘黑暗童话’是成人对自身世界的调侃或恶搞,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童话。儿童的精神世界比世俗要纯洁、善良得多,不适合阅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荣伟教授表示,儿童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童话教育本质在于向儿童展现人性积极、美好、温暖的一面,而不是相反。 “黑暗童话”或许道出了现实生活阴暗、残酷的一面,但必然会在儿童内心留下阴影。如果任由“黑暗童话”流行,有悖于对儿童当下生活和美好人生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