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请别再用“乖”来评价和要求孩子

请别再用“乖”来评价和要求孩子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1.3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的确,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是不孝顺、不懂事、不是好孩子。因此,“乖”成为了父母长辈们衡量孩子好坏与否的一把秤,但这评级真的能一点误差都没有么?当我们用“乖”或“不乖”来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些词语的背后承载着怎样的价值观?

在很多人眼里,孩子乖、懂事是大大的优点。对呀,孩子听话难道不是因为教育得好吗?比如,有些孩子很乖,他们小小年纪就会很懂事,说着成年人式话,做着成人式的事:见了叔叔会问叔叔好,见了阿姨会跟阿姨打招呼,平时还会关心老师、关心妈妈、礼让小朋友……以成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孩子确实显得乖巧、讨人喜欢。可是当孩子“乖”地让人心疼时,他们的“成熟”“懂事”也着实令人不安,给人一种高楼在脆弱地基上可能随时坍塌,花蕾在春寒料峭中可能马上萎靡的忧虑。

其实,这类“乖”到极致的孩子有着几个父母长辈忽视了潜在影响:

“乖”孩子大都没主见有些父母喜欢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好,并希望能让孩子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做,孩子不得有丝毫的不遵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对父母长辈的话言听计从的习惯,自己没有任何的想法和主见,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在社会中生存时就会缺乏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从来都是父母给他们决定,当父母不再他们身边时,他们也就不知所措了。遇到问题都无法自主解决的孩子,将来该如何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

请别再用“乖”来评价和要求孩子

“乖”孩子容易缺乏想象力乖孩子不仅容易缺乏主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乖孩子更缺乏想象力,总是听爸爸妈妈的话的孩子不爱思考,因为他们总是不需要思考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父母会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多数都很老实、不调皮、不搞怪的原因了。而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一般都是调皮的、敢向规矩和纪律挑战的,他们总是能在各种情况下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鬼点子”,而这些鬼点子往往能孩子变得有趣、有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所以,乖未必好,不乖也未必就不好,看事情不能过于绝对。

“乖”孩子容易忽视自己因为心中被装满了应该怎么做,孩子渐渐地就变得没有了自我,即使孩子自己心里万分的不愿意,他们也没有了反抗的意识,只知道替别人考虑。因为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一旦某件事情没有达到父母或者亲友的要求,就容易自责,从而产生忧郁、自卑等负面情绪,这会使孩子的人格难以健全的发展。

除了以上讲述的这些,“乖”孩子还容易掉入“固执”这个怪圈。因为过于听话导致即使某件事情是错误的,他也不会相信别人,总是对父母和长辈们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会变得很固执,难以沟通、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
最后需要提醒一下,我们并不是要告诉大家:孩子不听话、顽劣反而是更好的表现,反而说明孩子养得好。而是想告诉爸妈们最好不要单纯地陶醉于孩子听话,一定要观察我们的孩子:TA的“乖”到底属于哪种情况?是孩子是通过压抑自己的想法,为了讨好成年人而表现出的“乖”?还是孩子的心理从小被满足得特别好,所以TA根本不需要通过对抗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两种“乖”,如果细心观察,一定可以区别出来的。比如,孩子听话懂事时,是紧张的,眼神怯怯的,还是非常放松愉悦的?如果孩子属于后者,那么孩子的“乖”可以说是爸妈优质教育的结果咯。如果属于前者,那么请好好检查一下,孩子身边最亲密的抚养者,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存在怎样的问题,让孩子有压力,不能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志,而需要去扭曲自己,去迎合成人的需求,然后尽量改变我们的想法和方式。
因此,最后要说,不论一位爸妈多么睿智,只要我们存有“孩子要乖”的想法,就极可能会阻碍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不要迷信“乖”孩子,有可能最听话的那个孩子反而会一事无成,因为过度的规矩将束缚他们行动的手脚,捆住他们思想的翅膀,结果他们会既无法奔跑更不能飞翔了。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