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爸妈!你不懂我,怎么爱我?

爸妈!你不懂我,怎么爱我?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6.2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种是自己带的孩子,父母对孩子不了解,实在是没办法。

还有一种是爷爷奶奶参与带的,父母更不了解,加之多了老人这个保护伞,孩子的问题更多。

我一直强调父母的学习和成长,因为父母应该是最懂自己孩子的那个人

因为只有父母懂孩子,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比如父母明白孩子发展的心理特征、规矩的树立、教养者之间应该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今天好好谈谈,文章有近5000多字,不过不是论文,都是一些家常,慢慢读吧!

爸妈!你不懂我,怎么爱我?

先看看孩子需要什么?

他需要爱,需要你的拥抱,需要你的陪伴,需要你给他讲故事,需要你带他一起玩。这些是精神的需求。还需要吃喝拉撒,这些是基本的生活需求。

以上这些需求,想尽办法满足他。

比如孩子小,拧不开水壶盖子,装水这个事肯定要父母做的。孩子一要,你要马上给他。

但是孩子还会有其他的需求,比如满足好奇心,满足自己的一些欲望。我们有一句话说了几千年,孩子跟你要天上的月亮,你摘下来给他吧。

还有时候,想一口气喝一瓶汽水,或者像大人一样喝啤酒、吃麻辣烫,要一堆玩具,还想把爷爷的胡子全部揪下来。

这些需求就是不合理的需求了,你肯定不能满足他。

于是孩子就哭闹,期望满足他。

但是你要明白,当你的孩子躺在地上哭喊着,其实他不是在伤心地哭,而是在使用这种方式获取大人的注意,期待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你,好让你满足他的那个需求。

如果家里有一个人妥协了,那这个孩子就被成功地“毁“了。

接下来,他会不断地利用这个技能来获得满足。

如果不纠正,等他长大后,他会利用离家出走、自残等威胁方式来满足自己。

有个中学生在贴吧里说:“他们要是不给我买苹果手机,搞烦了,我就跳楼!让他们伤心一辈子,后悔一辈子!”

现在很多的孩子知道拿父母的爱来要挟父母,或者抓住父母的软肋控制父母:原来,孩子知道他是你的最爱,他就是你的软肋、你的命门,最有效的挟持就是—将你最宝贵的东西毁给你看!

因为孩子的要求一惯都得到满足,所以,这一次你也必须满足我的要求。

而一旦去了社会,这些小技能根本就没有用了,于是就消沉、自卑地游走。

爸妈!你不懂我,怎么爱我? 第2张

我家那个小家伙在两岁的时候也曾有过这样的行为。希望通过哭闹来获取满足。

但是我一直保持冷静,不为他的情绪左右。我就让他从小觉得爸爸是一个非常爱他的但是又有原则的人。

我让他一个人在沙发上躺着哭。哭了一会觉得没有人理他,自然就不会去哭了。没有哪个孩子会无缘无故地去哭下去的。

我们常见的就是有人马上哄,或者是马上气急败坏地骂。

这样是最糟糕的,孩子要么得到了你的臣服,要么看到你的愤怒情绪和压制。

你不如心平气和地尊重他,允许他去哭泣,去发泄自己的情绪。而等他平静下来之后,再跟他说说话,跟他分析下刚刚的那件事,为什么我没有听你的。

同时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个很重要,问题是很多父母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做,更苦的是觉得上次可以做,这次不能做的不确定,所以你自己得搞清楚.)

当然,要设立一个底线,就是孩子不能伤害自己。如果他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事,那就要及时约束,不要让这个成为常态。

爸妈!你不懂我,怎么爱我? 第3张

情绪的管理和表达。是需要一个建立过程的,这需要父母自己修养好情绪之后,给孩子一些方法指导。

我一直跟孩子说,“你要说出来,爸爸很愿意听你讲,而不喜欢你发脾气地表达方式,因为那样我不知道你要什么,大家都很难过,对不对。”

当你真正尊重孩子,这个尊重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告诉孩子,我们是平等的。我们不可能去事事听你的,我有自己的想法,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都可以说出来。

从小让孩子感受这种教养的力量,非常重要。

而孩子明白了这个之后,他不会去哭闹着要求你如何如何,他会跟你说他想做什么,他会问你更多的为什么?

这个时候,你在情绪管理这一块的教育基本成功了。能表达会交流之后,很多亲子间的问题就很容易通过语言、绘本故事得到解决。

这远比孩子一直滚地,你一直愤怒而无奈要好的多。

有妈妈会说,这种管教方式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

我告诉你,不会!

只有你没有陪伴他,冷落孩子,长期情绪不稳定,教养没有原则才有可能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因为有规矩的爱更能让孩子有安全感。

就好比你住在小区里,是不是希望小区有小区的规矩,人车严格分流,外来人员严格登记。希望每天早上8点出门时看到小区的门口干干净净的。知道在小区拐角有一家很好的早餐店。知道你的那个位置总是等着你。知道老板娘会跟你说什么话。

就是这些规则和你的确定性让你觉得安全。

爸妈!你不懂我,怎么爱我? 第4张

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你越是毫无章法,今天打他一顿,明天宠他一天,过两天又教训一顿,反反复复地情绪教养,越让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当然,我们还是需要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多点了解。因为很多孩子的无名火,其实是有原因的。你得懂他,这是你教育孩子的前提。

秩序敏感期 2-4岁

特点:这个敏感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比如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把杯子放一个固定的地方,为什么一定要先穿左边的鞋子,为什么一定不准爸爸睡他的右边而要睡左边?为什么门一定要他来开?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这是孩子任性,其实不是的,这个敏感期对父母的挑战非常大!

大部分孩子3岁至4岁进入秩序敏感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身边每一件事得按照他的想法,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目前还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这个是每个父母都应该认识到的。

建议:孩子会因为秩序产生自然的快乐,也会因为秩序错乱而乱发脾气。对于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只要物品离开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他就会很快发现,并且要求把物品回归原位。因此,家长需要耐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关键要理解和变通。理解并帮助孩子秩序感的发展。

占有敏感期 3-4岁

特点:孩子强烈地感觉到了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并且对你的大道理一概不听。

比如有一次,一个小家伙趁着我们在玩的时候,拿走了小小鱼放在草坪上的小火——一只有翅膀的红色恐龙玩偶。

这个时候,儿子发现了。

我知道他不高兴,赶紧转移他的注意力,说赶紧玩一个新游戏。

“行,我的小火。”

“借给那个弟弟玩一下吧!”

“不行!”

“他不会拿走的,就玩一下,会还给你的。”

“不行”这个时候眼泪都掉出来了。

这个时候我只能安慰他了,说让弟弟还玩一会,爸爸给你要回来。

幸好那个小家伙玩一会,他妈妈把玩具放回了原地。

因为我明白小火对他的重要性。睡觉、听故事,看动画片、外出都要带着的。

心理学认为: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而这要靠孩子的自觉,家长不要过早地进行干涉。可以给予引导,慢慢让孩子进行人际交往。

建议: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不要觉得孩子是老大就一定把玩具从孩子手里抢走送给那些小的。在这个问题上,年龄和面子都不应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

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在你进入他的房间或者区域时,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间。

自我意识的敏感期 1岁6个月-3岁

特点:区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主要表现:从开始说“我的”到开始说“不”到开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自我意识,这时的孩子出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时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觉,我说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的表现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出现的年龄2-3岁。

建议:不要用自己做父母的权威来压抑孩子的自我独立觉醒,孩子成长到大约2岁时,开始了独立的第一步脱离。从这时开始,孩子的父母要有意识地给他创造适当的身心独立空间。不要压制他的反抗,而要观察思考和理解他反抗后面的心理原因和意义,找到缓释和解决的办法,否则可能会阻碍他内在自我的发展。

了解了上面这几个孩子的心理特征后,我们就可以给孩子树立规矩了,并且需要坚定地执行自己树立的规矩。

爸妈!你不懂我,怎么爱我? 第5张

有一位妈妈,在儿子入小学的第一天,写下“慈母多败儿”五个字送给自己。她说:“这是要不停地提醒自己,爱他,却不能宠溺。要享受当下,更要帮助他建立更美好的未来。”着眼于孩子长长的一生,这才是真正的爱。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当你想好好教训一下孩子的时候,老人马上跟你说“不要打,孩子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

我妈就这样说过。

记得孩子那时候总是要奶奶喂饭,我觉得非改了不可。

于是培养他自己吃饭的习惯,每次吃饭就玩,眼巴巴的等着老人喂饭。

有这么一座靠山,谁还想自己去吃饭,张张嘴比动动手要舒服多了。

有一次我很认真地跟我妈说,不要给他喂饭,这个事你必须听我的。

“为什么不能喂!吃凉饭未必好?孩子小,还做不好,长大了未必还不会吃饭啊!”

这理由看上去真的无懈可击。

但是我还是会将饭碗从她手上拿走。

抱歉,这个原则问题,我说了算。

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如今他能自己很顺利地吃完一碗饭,并且已经养成了习惯,你说要给他喂,他会不乐意的。

给孩子吃饭这个问题我定了三条规矩:

1、除了水果在上午和午睡后能吃之外,禁止一切零食。如果你们家零食满屋,要孩子不吃,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父母对于零食,特别是一些重口味的零食,最好不要带家里去。有些妈妈在公司跟同事吃得很嗨,不会带回去,这个习惯很好。

如果孩子只吃水果加水,不会像糖那样有饱腹感。吃饭的时候胃口会很好。

2、吃饭必须自己吃,不要指望着喂。其实每次都会很期待吃饭,因为他饿啊!每天这么大的运动量,肚子不饿才怪。

3、吃什么,尊重孩子的选择。我每次带他买菜都会问他今天想吃什么,跟爸爸说,爸爸一定给你做得很美味。每次吃自己选择的菜,孩子会很乐意接受。而给孩子吃的东西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要因为自己不想吃就让孩子也吃不到。

而为了执行这些规矩,家长之间必须高度配合,彼此支持。

不要觉得执行规矩太严格了,伤了孩子。其实孩子没那么容易受伤。反而你给了规矩的孩子,更能承受住心理压力,更能抵御风雨。

俞敏洪提到给儿子树规矩,我觉得很有代表性:

我儿子以前擦鼻涕,纸就扔地上。我说他,他不听我的,还故意再来一次,一个3岁小屁孩居然敢反抗他爸爸,我老婆说“哎哟你给他捡回来不就得了”,我不同意。大冬天我就把他直接关门外去,他害怕了,过5分钟敲门。我问他回来干嘛,他说回来捡纸。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敢往地上扔纸了。

当然,规矩的严厉性和合理性,都是必须考虑的。

我相比俞敏洪老师来说要缓和一些。我不会真的关儿子,只是会告诉他,你不做的话,我觉得你站屋子外边反省更好一些。

当然他知道我是说到做到的人。因为在很多地方,我已经让他感受到了。父母的执行力很重要。如果你定了规矩,但是自己却不去执行。

那就跟喊狼来了的那个放羊的小孩一样。

爸妈!你不懂我,怎么爱我? 第6张

孩子的观察力是惊人的,他们的心思细腻,善于观察大人的一举一动。

妈妈教训孩子,边上谁一插嘴求情,他们马上就能找到漏洞。

特别是爷爷奶奶一出现,救星来了。

这样的教养往往是无力的。

在一个家里,每个人都是有角色的,父亲必须承担父亲的教养作用,母亲也要承担母亲的责任。而老人则要明白,必须尊重孩子爸妈的教养方式,自己不要太操心了,该偷闲时就偷闲吧。

如果你发现孩子成长的环境不适合规矩的执行,那就得改变教养者的态度。或者换一种教养环境。

如果可以,孩子最好是自己带。不要怪老人太溺爱。其实老人没有带孩子的责任。父母才是这个担当的角色。

所以,真正的教育还是父母自己的教育。

记住这句话“要教育好孩子,先教育自己”。只有你真正的强大起来,优秀起来。很多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希望在这个充满浮躁和功利的社会里,为人父母的你还能有思考的能力,学习的时间。

因为,你懂孩子,才能说爱!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