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父母总要保持一致吗?这会不会是联合起来欺负孩子?

父母总要保持一致吗?这会不会是联合起来欺负孩子?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1.4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夫妻对孩子可以不保持一致,但也不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都是不真实的表现。


P.E.T(父母效能训练)始创于美国执业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他师从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 罗杰斯(了解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这位大师的江湖地位!),毕业后与师共事。戈登博士花费50年时间为父母、老师和领导者传授如何建立有效关系的模式,成为世界著名的“沟通之父”,3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Kelly把自己学习的心得整理成文章和大家分享,沟通,不只是技巧,更是对一个人认知的深层次改变,人最难做到的就是改变,所以我们一点点开始。

理论篇2:父母不需要虚假保持一致

很多父母认为他们必须在任何时候统一他们的情绪,为他们的孩子建立一个统一战线。

戈登博士的第一句话就是:父母们不可避免地会缺乏一致性。

“当他们情绪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情况而发生变化时,他们怎么可能保持一致性?”

还有,父母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也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也许他们因为三观相近走到一起,但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保持一致:我是南方人,夏天恨不得给小七一天冲三次澡,而作为东北人的七爸就很不能理解:非得这么干吗?当我逼着小七吃叶菜的时候,七爸来一句:不吃就不吃,我小时候不吃叶菜,吃的都是果实,不也挺好吗!当我火急火燎要小七抓紧时间洗漱睡觉时,七爸还在和她慢悠悠研磨练字,“你就不能让她快点!!!”“宝宝,把竖再写几笔…给妈妈看看写得真好!”“写你个头!到点了怎么还那么磨叽,明天还要不要起床了……”

如果真要建立统一战线,这个策略很不公平:两个人联合起来对付一个孩子!

而且父母不可避免地会缺乏一致性,如果要强行地保持一致,必然其中的一方要扮演不真实的角色!

父母总要保持一致吗?这会不会是联合起来欺负孩子?

父母的虚假接受

“没有一位父母能够接受孩子的所有行为,一个孩子的某些行为总是会进入父母的不可接受行为区域。”

既然要做好家长,那就只能扮演了。最明显的就是哄睡:小七是入睡困难户,我经常一哄就是40分钟一个小时她才能睡。那种崩溃感,你懂的!但之前接受的理念是:不要对孩子发火,要无条件接纳孩子,所以我使劲压住已经冒到嗓子眼的怒火,用很机械的“温柔”语调对她说:“宝宝,妈妈知道你现在睡不着很难受,妈妈很爱你,妈妈想帮帮你……”(其实真实想法是:你个破孩子,TMD怎么还不睡!老娘还等着追剧呢!!!)

我表现出接纳孩子,但我的内在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除了对小七生气,我还为自己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感到沮丧。

父母总要保持一致吗?这会不会是联合起来欺负孩子? 第2张

对于家长,内在是这样的分裂,那么对于孩子,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他们看不出来吗?

他们又不傻,他们是父母情绪的探测仪(特别是你有个高敏感的孩子),他们能敏锐地捕捉到父母的“非语言讯息”:皱眉头、挑眉毛、语调机械、语气生硬、以为没使多大劲,其实却是想奋力把孩子推开……“这样一来,孩子就有可能感受到父母无声的责备——在这一刻,他感到他的父母不喜欢他。”

“当一位母亲行为表示接受但实际上无法接受孩子的行为时会怎样?孩子收到了相互矛盾的暗示。”

小七可能就开始混乱了:妈妈说她理解我现在很难受,她也说她很爱我,愿意帮助我,可是她的眼神却是那么的不耐烦,而且刚才我要跨围栏的时候她把我抱下来,并且一把把我扔在了床上,她到底是理解我想帮我,还是讨厌我??我该怎么办?

一个听来的例子,一个朋友说她认为不应该对孩子生气,所以她有情绪时都强压下去。某天她在梳头,她5岁的女儿走到她身边,摸着她的脸说:“妈妈,你是不是戴着面具?”

父母总要保持一致吗?这会不会是联合起来欺负孩子? 第3张

“经常遇到这种虚假接受的情况会使孩子感到自己不被父母喜爱。这会导致孩子不断地进行试探,会致使他们产生很深的焦虑感,并使他们缺乏安全感等。”

“虚假的接受会带来更严重的副作用,从长期看,它甚至可能会对亲子关系造成更多伤害。当孩子接收到“令人困惑的信息”,他可能会开始对父母的诚实和真诚产生怀疑,他们从很多经验中得知,妈妈说的和想的常常不一样。最终,这个孩子会失去对这样一位家长的信任。”

“父母最好不要在违背自己真实态度的基础上试图扩大他们的接受区域,当父母感到无法接受孩子的行为时,最好不要假装接受。”

真实的父母的定义

真实的父母会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孩子产生接受感和不接受感;

他们对于同一行为的态度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而是会随着时间、状态不同而改变;

他们不应(也不能)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

事实是一个父母可能会对某个行为感到接受,而另一个父母却不接受;

每个父母都会不可避免地对不同孩子产生程度不同的接受感。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