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绘本中的四部曲,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绘本中的四部曲,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6.9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情绪有利也有弊,其中的利弊与个人的控制能力(即情绪管理)有关,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当情绪来的时候,我们不是要压住它,而是敞开心扉去接纳,然后找到合适的渠道进行疏导。在这点上,大人、孩子是一样的。

绘本中的四部曲,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那么,何时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培养?研究表明,个人情绪管理培养的最佳时期应该从孩子两岁开始。越小开始培养,孩子越能掌控好自己的情绪。

因此,下面推荐的绘本,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

NO.1《生气的亚瑟》——帮孩子识别情绪

作者:(英)奥拉姆 著,(日)北村悟 绘,柯倩华 译

绘本中的四部曲,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第2张

从情绪发展的观点而言,小孩儿需要先认识情绪,才能学习调节情绪。要知道,情绪本身并没有错,而且每个人都会有情绪。

让孩子从小认识各种情绪,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能力关键的一步。

亚瑟的妈妈让他去睡觉,不让他看电视片,所以亚瑟生气了。他非常、非常地生气,气到足以把整个宇宙都震成碎片……但突然之间,亚瑟忘记了究竟是什么惹得他如此生气……

负性情绪爆发对孩子的影响不亚于世界末日。

本书并不以成人式的反应为主轴来表现应如何约束和改变小孩儿的生气行为,而是带着大小读者一起用“显微镜”把“生气”这件事看个仔细,弄清楚它到底怎么回事。

这种坦诚面对、探索情绪的态度,也是一种健康的呈现方式。

我们看见亚瑟的怒气中,其实掺杂着许多别的情绪:寂寞、害怕、伤心、失落、彷徨……

就像现实中的小孩儿,被包围在复杂的情绪中,常常自己也无法说清楚。原来在这些情绪的后面,还隐藏着肉眼看不见的脆弱和受伤。

作者和画者合力将抽象的怒气做了具体而有条理的诠释,选择了精确的隐喻和象征,设计了由小而大的阶段性意义,使“气”成为可指认、分辨、描述的对象,小孩儿也认识到原来词语表达的方式如此奇妙丰富。

许多小孩儿对书中蕴含的创意感到惊叹佩服,在阅读中不断有“哇”的叫声和满足的笑容。或许因为主角亚瑟和他的处境,正是小孩儿一直亲身经历却少被大人认真对待所致。

此书除了让小孩儿抒发内在情绪以外,也让小孩儿确实领会到“生气”的破坏性和杀伤力。

一个小女孩儿看完后若有所思地说:“它会伤害到你身边的人。”这本书以不说教的方式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讯息——“生气”的负面效果,不只会让大人感到没有面子或不方便,更在于它可能对自己或别人造成伤害,所以小孩子应该多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和责任。

NO.2《我不想生气》——教会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

作者:(新西兰)特蕾西·莫洛尼 文/图,萧萍 译

绘本中的四部曲,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第3张

见到孩子发脾气,很多父母如临大敌,往往会马上喝止他们,这样做并不恰当。情绪如沟渠,宜疏不宜堵。

《我不想生气》这本书讲的是一只特别爱生气的小白兔的故事。当有人嘲笑他时,他会生气;当有人踩坏他堆的沙堡时,他会生气;当妈妈错怪他时,他会很生气……

生气时,小兔子觉得自己的肚子里好像装着一个大火球,马上就要爆炸啦!嘭!当他生气时,他还想使劲叫、使劲踢、使劲跺脚……

小兔子虽然很爱生气,但他意识到乱发脾气并不好,因为生气的“大火球”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伤害别人,所以他不想生气。

他怎么做的呢?生气时,小兔子就做做深呼吸,或者到一个喜欢的地方静静地坐着,或是到关心他的人身边给他说说为什么生气……小兔子就这样认识了自己的情绪,很好地接纳并处理好它。Good job!

通过故事,孩子们还和小兔子一起认识了名叫孤独的小雨滴和那个名叫妒忌的绿色怪物,非常形象并自然地接纳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在孤独中得到乐趣。这一切都会使得我们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变得通透与明亮起来。

NO.3《罗伯生气了》——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去面对情绪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者:(法)米雷耶·阿隆索 文/图,戴露 译

绘本中的四部曲,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第4张

情绪是流动并可以传递的。家庭成员的情绪会影响到其他人,大人们的情绪也会不知不觉间影响孩子。因此,需要恰当处理的,不只包括孩子的情绪,也包括父母的。

罗伯今天很不高兴,因为爸爸又批评他了!他想:“可恶”的爸爸为什么老是说他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呢?就这样,罗伯越想越生气——一只红色的怪物从他的嘴巴里钻了出来。

怪物掀翻了桌子,拉坏了台灯,掀倒了书架……不过,当怒不可遏的“怪物”走向玩具的时候,罗伯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失控。他慢慢地整理好了房间里的物品,然后走到楼梯口问道:“爸爸,还有甜点吃吗?”

《罗伯生气了》是一本生气的爸爸和生气的儿子之间的情绪管理故事。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和答案。

父母可从中反思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亲子间该如何建立相互信任和彼此包容的默契、怎样更好地与孩子分享情绪等问题。

罗伯最后不仅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失控,而且主动去面对和解决了自己负面情绪导致的结果——收拾整理房间,并主动去与爸爸重新建立联结。

在这一点上,孩子们比大人更容易从坏情绪中恢复过来,大人应向孩子们学习才行。要知道,想要孩子养成积极情绪,父母和家庭内部的情绪也一定要是积极的、和谐的。父母做到了,孩子也就学会了。

NO.4 《菲菲生气了》——积极寻找更多情绪管理的方法

作者:(美国) 莫莉·卞文/图,李坤珊译

绘本中的四部曲,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第5张

孩子之所以发脾气、哭闹,在于他们并未掌握更恰当、更有效的方法。父母应该怎么引导呢?除了让孩子合理宣泄之外,还可与孩子讨论通过共情、转移注意、合理化等多种方式来疏导。

《菲菲生气了》,就是一个很好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小时候,每当我气极了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像是世界的中心点,是座一触即发的火山。那种想要爆发、即将爆发、又怕爆发的状态,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作者莫莉·卞在回忆自己童年经验时这么说。

基于这样的回忆,她创作出《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直指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难学习的一课:如何控制及处理情绪。

《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这本图画书无论是颜色还是构思都被后人评为经典。

它的封面就是一个瞪着蓝色的大眼睛、鼻孔大张、嘴巴紧闭的小女孩,不用看书名我们马上就能猜出这个女孩生气了。

这个故事的重心与特色,是将情绪状态以直观的画面形式呈现,作为主角的孩子是整个情绪处理的主控者。

这种方法不同于常见的以文字描写来表达情绪的作品,或是以大人所积累的经验与智慧为基础,在叙述中进行教诲的童书。

作者以言简意赅的文字和极具表现力的图画,直接抓住抽象的情绪,并直观形象地将它呈现了出来。

故事中的菲菲先是以肢体动作表达愤怒,进而躲进自己的世界,宣泄悲伤、渐渐缓和、最终恢复平静。

作者对这个过程形象细腻的描画,加上对孩子心理感受贴切的了解,使得孩子们能够自然而然地认同菲菲,毫不设防地进入情节与氛围的中心,同时获得阅读的乐趣、了解情绪历程,并最终会懂得,情绪来了,我还可以独自静一静!

最后总结起来,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一般有以下四步,再次分享给每一位父母:

第一步:教孩子认识情绪

认识情绪,是学会管理情绪的前提。孩子太小,语言表达也跟不上,所以他们在情绪失控之后,往往搞不明白或者说不清自己是为何生气。

所以,大人需要通过询问,尝试对孩子的情绪进行辨识。这个过程,也会让孩子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中,其实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沟通绘本里的主角的情绪状态等方式,去帮孩子明白:她生气了,因为……/她很快乐,因为……

第二步: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有了情绪时,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停止哭泣或别的我们不喜欢的情绪表达方式,而应马上停下手中的事情,并耐心倾听他们、陪伴在他们身边。

要知道,首先,哭泣本身就能起到宣泄和愈合的作用,其次,父母安静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到安心,觉得自己是被爱着的,是被接纳的。

自然,孩子也就学会了接纳自己以及现状,他的负性情绪会因此消减,并且由此转化为自信。

第三步:引导孩客观认识因情绪导致的行为

孩子因为负性情绪而出现了负面行为时,家长可引导孩子区分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让孩子明白:有情绪并没有错,但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是不恰当的,是不被接受的,需要改正。

如孩子与小朋友打架了,妈妈查明原因后可这样对孩子说:“小朋友将你搭的积木撞坏了,你很生气。妈妈明白这种感受,但你动手打小朋友就不对了。你那样做小朋友会害怕的,这样做就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你玩了。你应该告诉小朋友你的感受,并告诉他不要这样做,‘你撞坏了我的积木,我很不高兴。请不要撞坏我的积木。’”

通过这样的对话,父母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做得不好,不是因为他有负面情绪不对,而是因为他的行为不恰当,并由此引导孩子表达或处理自己的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情绪很大时,父母一定要阻止孩子做出伤害自身和他人的行为,告诉他不能这样做,然后静静地陪伴他。

第四步:进一步教孩子恰当管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还太小,这时父母除了要去接纳孩子的负性情绪,还需要帮孩子发展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做出最好的选择,并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这样,当孩子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才能知道如何恰当地独自面对。

比如,下次我生气了,可以去看一本书、听听歌、到外面玩会儿或者找人倾诉,等等。或者去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积极地沟通,而不是大哭大闹地闹情绪。

作为父母,我们也需要不断反省,如何给孩子做好榜样,并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负能量、负性处理方式传递给孩子。如此,孩子也能逐渐掌握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坏脾气的小孩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