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幼儿园教育 > 【清明节宣传小知识】清明节小知识

【清明节宣传小知识】清明节小知识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1.8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清明节宣传小知识:清明节安全小知识

一、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搭乘各类公共交通工具。

二、加强防火意识,从我做起,共同防范森林火灾。自觉遵守墓地管理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和防火管理规定,不要在公墓内燃放烟花爆竹或随意野外用火,纸钱、香烛在指定区域焚烧,不乱丢烟蒂。

三、扫墓时,首先要清除坟墓周围干枯的杂草和树叶,以免烤燃引发火灾;其次要注意拜祭时焚烧物的管理,防止飞火引燃周围杂草;最后对焚化过的祭品应仔细检查,做到人走火熄,消除火灾隐患。

四、文明祭扫。尽量使用鲜花、塑料花等祭品,祭奠已故亲人。增强环保意识,在规定范围内限量焚化各种祭品,不要乱扔祭祀用食品、包装物并及时清理,放入指定的垃圾收集点。

【清明节宣传小知识】清明节小知识

清明节宣传小知识:清明节避讳小知识

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身体时运不济者避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极易招致晦气,这种人缺乏人气,容易侵犯。

忌穿大红大紫

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发不遮额忌买鞋

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头发不能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以免不吉利。

坟头长草必需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这一点最重要不过,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忌嬉骂,非议先人

扫墓完毕后,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

扫墓时间

扫墓时间最好选在上午9时后到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在清明节前后五天,和清明节当天都可以,但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头一天。

【清明节宣传小知识】清明节小知识 第2张

清明节宣传小知识:清明节吃食小知识

1、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2、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3、暖菇包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

4、馓子(sǎn)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5、鸡蛋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

6、子推馍,“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9、朴籽粿(guǒ)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10、芥菜饭,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

11、枣糕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

12、清明饭每逢清明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从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用来制作清明叛。

13、子福

14、菠菠粿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15、欢喜团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

16、乌稔(rěn)饭另外,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

17、润饼菜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风俗。

18、粽子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

【清明节宣传小知识】清明节小知识 第3张

清明节宣传小知识:清明节的来历知识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清明节宣传小知识】清明节小知识 第4张

清明节宣传小知识:清明节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清明节宣传小知识】清明节小知识 第5张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