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备孕 > 怀孕准备 > 促排卵后肚子胀、胃胀怎么回事

促排卵后肚子胀、胃胀怎么回事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4.5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促排卵后肚子胀、胃胀是怎么回事儿?促排卵后肚子胀、胃胀要紧吗?什么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呢?看下文了解一下促排卵后要注意什么?

这是生殖中心普通的一天,候诊大厅里人头攒动,等待就诊的人们站的站,坐的坐有些拥挤,但很安静,挨着座位的几个年轻姑娘相互看了几眼,很自热地开始小声地交流经验了。

小丽:“我做的是试管,促排卵12天,医生说卵泡挺多的,取了23个卵,今天过来看胚胎质量,不过今天感觉肚子胀胀的,还有点恶心。不知道怎么回事,你们呢?“

小君:”我也已经取卵了,促排的时候倒没觉得肚子很胀,移植后这两天倒是觉得胃有点不舒服,一吃就饱,好难受,还有点想吐。“

小敏:”哎呀,你是不是怀上了?有早孕反应?“

小君:”哪有这么快啊,才移植了7天呢。“

小敏:”哦,这样啊。对了,小丽,医生说你有好多卵泡,你会不会是腹水了所以肚子胀啊?前一段时间,我听说一个女的,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后卵泡长得多就腹水了,肚子胀,还住院了。”

小丽:“这么可怕?还要住院?为什么会有腹水呢?还有,腹水到底是什么啊?”

那么现在让我们慢慢揭开腹水的面纱,以及它后面隐藏的真相:腹水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e syndrome, OHSS)最常见的临床体征,有些人在促排卵后肚子胀,胃胀,有可能就是卵巢过度刺激产生腹水后最开始的临床表现。

促排卵后肚子胀、胃胀怎么回事

什么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呢?

就是药物促排后,人体对促排卵药物的过度反应,双侧卵巢多个卵泡发育,卵巢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及白蛋白大量外渗并继发一系列的改变,从而导致腹水、胸水甚至弥漫性水肿、少尿、肝肾功能受损等,形成复杂的综合征。想了解它,以下是重点:

1、什么原因导致的?

用药物促排后,卵巢过度反应出现的,不促排的话基本不出现该病。

2、基本原理是什么?

卵巢过度反应后,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体征。

通俗一点,正常情况下血管就是像一个管子,水,红细胞,白蛋白等都在管子里面乖乖有序干活,而血管通透性增加后,血管壁就像一个筛子,水,白蛋白都漏出去了,漏到肚子里面,这就是产生腹水了,腹水一多,这就导致一系列的的不舒服:

饱腹感,吃不下东西,端碗就饱;胃胀,严重的恶心,持续呕吐,腹痛(腹水多了挤到胃肠道和消化器官)

心跳加快(血管内的水都漏出去了,血容量减少了,心脏发现了,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加强收缩)

尿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无尿,肾功能异常,严重的可能导致肾衰(肾脏也发现肾血流量减少,代偿一段时间后如果持续不改善)

呼吸困难,不能平躺,胸闷气促,严重可能导致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里面的水漏到了胸腔,压迫到心和肺)

肝功能出现异常(血管内的水分大量丢失,生化改变,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

重要器官血管栓塞缺血(血管里面的水漏出去了,可是血管里面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等还在里面,血液浓缩,在高水平的雌激素的作用下,容易凝集成团,发生血栓)

3、什么人容易出现?

年轻,瘦小

促排后雌激素水平高(HCG日E2>3000-5000pg/ml),卵泡数目多>20个

PCOS患者

超促排卵后使用HCG进行黄体支持的

有过敏史

既往促排卵治疗发生OHSS历史者

4、什么时候容易出现,多久能好?

早发型:多发生于促排卵后早期,一般发生在取卵后9天之内,即卵泡成熟打夜针后3-7天,持续约7-14左右。

晚发型:发生在移植之后的女性,与妊娠相关,常发生于取卵9天之后,即卵泡成熟打夜针后11-17天,病程可长达20-40天左右。

5、发生后注意事项

少食多餐,高蛋白饮食

配合医生治疗,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天同一时间点腹围,体重,必要时注射白蛋白等药物。

摄入足够的水补充血容量:1000ml-2000ml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过大的卵巢扭转),适度活动(避免血液不循环,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心情愉悦,对病情治疗有信心。

6、这个病要治疗吗?为什么有人需要住院治疗?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一个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给它时间,它自己会好的一种病,和病毒性感冒差不多。

一般大部分做试管的女性在医生的药物调控下不会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只有小部分人才会出现,一般分为轻度和中重度OHSS,轻度的发生率大概在8%-23%,不需要住院治疗,鼓励患者适当补充血容量即可。

中重度的发生率大概5%左右,对于中重度的OHSS,住院治疗主要是防止出现卵巢过度刺激后继发的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血栓,肝肾功能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等。

怀孕准备
孕前检查
孕前饮食
遗传优生
生男生女
不孕不育
两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