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后 > 产后恢复 > 产后同房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产后同房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2.3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产后同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产后同房,你担心的问题有哪些?新手爸爸该如何做呢?接下来看看详细看看关于产后同房那些事儿。

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辛苦和一朝分娩的煎熬,新妈妈终于恢复“单身”。眼看往日没羞没臊的“性福”生活就要回归,熬绿了眼睛的新爸爸自然是欢欣鼓舞,但很多新妈妈却是犹豫多过期盼。

一边是既累且伤的身体,一边是需要全心照顾的宝宝,现实让“性福”的归期显得充满变数。究竟什么时候才能顺畅地开启“啪啪啪”模式呢?别害羞,今天就让小编来和你一起直面这个问题。

你的身体准备好了吗?

想要恢复往日“性福”,女性身体的恢复是起码的必备条件,相信谁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乐于“痛并快乐”着。

我们知道,产后女性都要经历“产褥期”。

在这段时间里,之前胎盘附着的子宫内膜,以及子宫内的黏液会逐渐排出体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恶露。随着恶露的不断排出,子宫也在慢慢回缩到孕前大小,胎盘剥落的创面和新的子宫内膜重新生长并复原。

彻底完成这个内在修复过程,通常需要花4-6周的时间。

另外,分娩可能产生的外伤也需要恢复的时间,比如顺产时的侧切、撕裂伤或者剖腹产时的手术创面。

侧切和撕裂的伤口大约需要3-4天,剖腹产的伤口需要5-7天,才能初步愈合。

当然,这种愈合仅仅意味着伤口开始“长在一起”,要想达到完全愈合、行动自如的地步,也需要4-6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所以,从伤口复原的角度看,新妈妈至少6周之内是不宜同房的。

医院都会要求每个新妈妈在产后42天进行复诊,全面评估身体恢复状况。一旦检查结果正常,那么也就说明你的身体已经做好了恢复“啪啪”运动的准备啦。

但是如果恶露未尽、伤口有触痛或者存在其他不适,为了新妈妈的健康,再忍忍吧。

PS:每个人身体的恢复能力有快有慢,不能一概而论。42天是正常情况下的时间建议,具体到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最好还是咨询医生后再决定啪啪的时间比较安全。

小编提醒

恢复同房初期的一段时间,新爸爸一定要温柔体贴,注意同房时动作幅度小一些,同房频率也要低一些(最好别多于一周一次),让新妈妈的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这样才能有利于更快、更好地“进入状态”哦。

嗯,现在身体基础有了,这下总可以欢乐地进行爱情搏击运动了吧?慢,事情没那么简单,还有考验在等着你,那就是来自激素的影响。

激素,“同意”了吗?

产后同房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女性从怀孕到生产,体内的激素会经历非常巨大的变化。

在孕前,主要由卵巢分泌雌性激素,来维持女性的生殖功能和正常的性欲。

一旦怀孕,胎盘也会加入分泌雌性激素的大军,和卵巢一起维持准妈妈身体对激素的需求。

而分娩后,随着胎盘的娩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急剧下降。而生产后为了保证母乳分泌,泌乳激素高涨起来。

虽然身体的这种激素变化是必要的,但也免不了会带来一些暂时的问题。

比如,会让新妈妈的阴道分泌物减少,在这种缺乏润滑度的情况下,运动感受如何应该不用我赘述了,所以也不能怪新妈妈对“啪啪”活动没啥热情。

除此之外,雌激素水平低外加泌乳激素的高涨,会让新妈妈天然就对同房之事兴趣缺缺。

其实这也是人类作为生物,符合进化规律的体现。毕竟在自然环境中,幼崽都是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初生阶段需要妈妈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去照料,才能最大限度的存活下来。如果这时妈妈还充满激情地忙活繁殖的事儿,实在是不利于种群存续。

对于这些情况,就只能请各位新爸爸理解,理解,再理解了,多给新妈妈一段时间去过渡,当然也可以发挥新爸爸的聪明才智,开发点能增加乐趣的小技巧,帮助新妈妈缩短这段被干扰的时间。

到这里为止,以上都还属于生理因素对新妈妈恢复同房的影响,事实上,心理因素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难题。

心理上,你准备好了吗?

夫妻同房除了是生理上的需求之外,也是一种心理和感情上的共鸣

特别是女性,在同房时对心灵层面的贴近需求更高。然而产后在这方面,新妈妈往往都有比较大的缺失。

很多毫无经验的新手妈妈们深陷在对养育既无从下手,又焦虑担忧的情绪中。如果再万一碰上家人的不理解,产后抑郁症的如影随形,新妈妈的内心往往会被现实折磨得百孔千疮。

试问在这样情况下,谁还会有那个心情和兴致去考虑同房。现实中3个月、半年甚至更久才恢复同房的新妈妈不在少数,更有不少家庭直接演变成生娃≈分居的结果。

所以,对于产后啪啪这件事,身体的恢复、激素水平的逐渐平稳,只是第一步。基于心理原因造成的困境,也需要花大力气解决。

俗语说的好,心病还须心药医,终究还得打开新妈妈的心结才好,这既需要新妈妈努力敞开心胸去包容、接纳,更需要新爸爸的细致的关怀与理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啪界的琴瑟和鸣哦。

这里有个羞羞的小问题:你家,具体是怎么个情况呢?

产后饮食
产后保健
产后恢复
产后疾病
产后避孕
产后哺乳
产后食谱
哺乳期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