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故事绘本 > 《与宝宝心灵对话——了解才能更好地爱》:第一章 父母是宝宝最好的心理老师

《与宝宝心灵对话——了解才能更好地爱》:第一章 父母是宝宝最好的心理老师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要误认为婴幼儿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认知,也需要爸爸妈妈的心理教育与辅导。研究表明:0~3岁,是宝宝心理教导的最敏感时期,也是决定宝宝一生的心理和品行的塑定期。家长如果能准确了解宝宝的心理需求,并加以教导,对宝宝的身体和身心健康大有好处。

《与宝宝心灵对话——了解才能更好地爱》:第一章 父母是宝宝最好的心理老师

  第一节:别以为宝宝吃饱睡足就行了

  1、其实宝宝一出生就有心理需求

宝宝来到人间,从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地,将由一个“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有着作为人的种种心理活动。所以,作为爸爸妈妈不只是在生理上让宝宝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干净健康就行了,还要懂得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那么,这么小的宝宝会想什么呢?他们有哪些心里需求呢?

  ◎ 想看到爸爸妈妈亲切的笑容

宝宝希望每一天都有一个很好的开端,早上一醒来映入眼帘的就是熟悉的喜欢的家人的笑脸,听到 “宝宝早,太阳公公和宝宝一起起床啦!”的亲切问候,宝宝的心情会非常的愉快。另外,2岁以后宝宝可以和爸爸妈妈同桌进餐了,早餐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在爸爸妈妈亲切的笑容中,宝宝能感受到欢快和亲切,极大地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

然而,很多时候不少上班族的爸爸妈妈只顾自己赶时间,遇到宝宝起床迟了,上班要迟到时,便会心情不好,对待宝宝的动作和语言难免粗鲁甚至粗暴,不是嘴里催着宝宝“快!快!快!”就是抱怨宝宝“拖拖拉拉,害得我上班迟到!”这样慌张糟糕的开始,让宝宝感受到的不是亲切而是烦躁,看到的不是期待的笑脸,而是紧张厌烦的表情,这样,宝宝受到不良刺激后,会情绪消极,心里不安,影响宝宝一天的正常情绪和生活。

  ◎ 想和爸爸妈妈交流的迫切渴望

0~3岁的宝宝由于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一知半解,加上自身活动的限制,因此,特别依赖父母,非常想和爸爸妈妈说话、交流。但是有的爸爸妈妈总是很忙,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有的还得学习、娱乐,常常只顾及宝宝生活上的需求,觉得让宝宝吃好、睡好就行了,不把宝宝的情感需求放在心上。当宝宝拿着玩具要爸爸妈妈一起玩时,听到的总是这样不耐烦的回答:“自己玩去,别打扰我。”甚至骂宝宝:“真烦人,没看到我正忙着吗?”一心想和爸爸妈妈亲近,结果却受到这样的冷遇和不欢迎,宝宝肯定会觉得委屈、沮丧、难过,发脾气哭闹就在所难免了。所以,宝宝哭闹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埋怨宝宝不乖,也要想想原因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如果爸爸妈妈和宝宝交流少,对宝宝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比如,这个时期正是宝宝学习语言的高峰期,宝宝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交流,他学不到词汇,理解不了大人的话,会影响宝宝对语言的学习。另外,和爸爸妈妈交流少的宝宝,内心会比较孤僻、孤独、内向,不利于宝宝良好性格的形成。

  ◎ 爸爸妈妈要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

爸爸妈妈无论什么时候对宝宝都要亲切、耐心,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在宝宝面前展露,给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给他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爸爸妈妈离家上班时,要拥抱宝宝,或亲吻宝宝,和宝宝皮肤接触,说上几句鼓励的话,微笑地和宝宝说再见。清晨的这段时间,爸爸妈妈的笑脸和关心会给宝宝的一天带来新的气息和良好的情绪。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应该花一点时间听听宝宝的述说和提问,为宝宝念念儿歌、讲讲故事、唱唱歌,或和宝宝做游戏。这些活动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却可以让宝宝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爸爸妈妈也可以借此轻松一下,调剂一下劳累一天的身心。

  温馨提示

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让宝宝在愉快、健康的心情中生活,才能更好地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有利于宝宝健全性格和良好心态的养成,促进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2、宝宝也需要你的尊重

看到这个标题有些家长也许要笑了:“对待宝宝,满足他吃喝,好好抚养他就行了,还需要什么尊重?”真是这样的吗?面对幼小的宝宝,是把他看成被动地吃饱喝足就行了的接受者,还是看成和成人一样渴望主动运用自己能力去控制与支配环境,需要精神交流和智力发展的独立的人?爸爸妈妈不同的态度,也决定了不同的教育方案,更是决定了宝宝的未来是成为一个时刻受到环境压制的被动者,还是时刻能够控制外界环境的主动者。

所以,从宝宝一出生就选择尊重他吧!

  ◎ 宝宝也需要尊重

专家研究发现,宝宝一出生就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学习精神,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去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并学习控制环境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目的。比如,宝宝会用哭声表示自己的不满、不舒服和与人交往的欲望,会用伸手蹬脚等动作逐渐发展自己对外界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他们与成年人一样,都在日复一日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

另外,宝宝虽然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旦他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侮辱或者轻视,心里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更可怕的是宝宝万一丧失了人格尊严的需求,更会后患无穷。

所以,作为爸爸妈妈要尊重你的宝宝。宝宝从小受到尊重才会产生自尊心,长大后也更会懂得尊重别人,那么,宝宝将会生活得更愉快,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宝宝

家中应该有民主气氛,爸爸妈妈要宝宝帮忙做事时应该用商量或请求的语气,不要强迫命令。当宝宝做完事情的时候要对他说“谢谢!”爸爸妈妈自己做错事了或者说错话了,也要勇于承认错误。若不小心错怪或冤枉了宝宝,要及时向宝宝道歉。

宝宝难免会有失误、做错事的时候,或者有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习惯,爸爸妈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宝宝改正不足和错误,而不是当着众人的面指责、议论、批评宝宝,说他笨、不乖、喜欢打人骂人等,这样只会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也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不要把宝宝当成玩物,有意识无意识地随便戏弄宝宝,比如,宝宝反应迟钝一点就骂宝宝“笨蛋!”“无能!”看宝宝长得瘦瘦小小就叫他“小瘦猴”;宝宝长得白白胖胖就叫他“小胖猪”;在别人面前说宝宝的一些糗事,让别人娱乐等,这些都是对宝宝不尊重。对宝宝不尊重会让宝宝觉得自己受冷落了,或自己做得不好,从而导致宝宝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有的还会导致自闭症,一旦宝宝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得不到尊重,他可能会把自己封闭起来。

  温馨提示

宝宝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宝宝的尊重培养出来的,就像西方国家父母的教育方式,他们不仅认真倾听宝宝说话,还要蹲下来和宝宝眼睛对视,使宝宝感到友好和尊重,尽可能让宝宝避免“低人一等”的感觉。

  3、宝宝也要有“独立空间”

0~3岁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个性、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都和这个时期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而宝宝这个时期的发展除了和遗传、学习等因素有关,生活空间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让宝宝拥有自己的房间,会让宝宝对家有一种归属感,有益于建立宝宝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重要性。所以,一个舒适的、量身定做的婴儿房是爸爸妈妈送给宝宝最好的礼物。

  那么,宝宝的房间布置有什么讲究呢?

  安全第一

这时期的宝宝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很容易发生意外,为了安全起见,进行房间设计时就要处处留心了,比如,窗户设护栏,家具采用圆弧收边的,尽量避免棱角的出现,电源要安装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如果选择高床一定要有护栏等等。

  自然最好

宝宝房间用品的配置最好以适合宝宝天性的柔软、自然素材为主,比如地毯、壁布、原木等,这些材料价格适中,耐用,可以很好地营造舒适的睡卧环境。

宝宝房间的家具要小巧、质朴、简洁、新颖,同时还要有宝宝喜欢的装饰品位。小巧适合宝宝的身体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还可以为宝宝多留出一些活动空间;质朴,可以培养宝宝真诚朴实的美好品德;简洁,符合宝宝纯真的性格;新颖,可以激发宝宝的想象力。比如,如果宝宝喜欢蓝色,爸爸妈妈在窗帘或者床上用品的选择上就可以用蓝色的天空图案。

  色彩明亮活泼

宝宝房间的色彩要亮丽、鲜艳、明快,以偏浅色调为佳。活泼、艳丽的色彩有利于塑造宝宝开朗健康的心态,还能改善室内亮度,形成明朗亲切的室内环境。身处其中,宝宝会有安全感。另外,粉红、淡蓝色、淡绿色都是很好的墙面装饰色彩,太过亮丽的色彩只适合局部使用。配色的话,淡粉配白、淡蓝配白、土黄色配浅棕等,会显得活泼多彩,符合宝宝幻想中斑斓瑰丽的童话世界。

  照明充足

宝宝房间的照明度一定要比成人房间的照明度高,合适充足的照明可以让房间温暖,有安全感,有利于宝宝消除独处时的恐惧感。灯光可以采用整体和局部两种方式布置,当宝宝玩耍游戏的时候,用整体灯光照明,当宝宝画画、看图时可选择台灯等局部照明。此外还要在宝宝的房间里安装一盏低瓦数的夜明灯或在其他灯具上安装调节器,方便宝宝夜间醒来照明。

  可重新组合,具有发展性

设计宝宝的房间时,应该考虑到房间可随时调整的可能,空间属性应该是多功能、多变的。这里就要求爸爸妈妈们对家具的选择不妨选择易移动、组合性高的,方便随时重新调整。家具的颜色、图案或小摆设的变化有利于增加宝宝的想象空间。另外,不断成长的宝宝,需要一个灵活舒适的空间。选用看似简单,却设计精心的家具,是保证房间随着宝宝不断“长大”的最为经济、有效的办法。

  温馨提示

当爸爸妈妈和宝宝同床睡了一两年之后,突然觉悟该让宝宝独睡时,宝宝未必肯或者有恐惧心理。即便如此,爸爸妈妈也应该赶快行动起来,因为宝宝越大分床的难度也就越大。针对大宝宝独睡,提供一个过渡期新招——睡上下组合式的童床。现在市场多有售一种组合式的儿童床,有上下铺,而且楼梯处还可以摆放宝宝的各种玩具。在宝宝独睡过渡期的时候,父母睡下宝宝睡上,这不仅可以给宝宝一个安全的心理过渡,你也可以重温睡上下铺的时光,而且这种床非常实用,时效性很长,当爸爸妈妈渐渐淡出宝宝的房间时候,那个上铺也能成为宝宝玩具的家哦!

  4、给宝宝一个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

俗话说得好,爸爸妈妈是宝宝的影子。爸爸谈吐粗鲁,出口成“脏”,儿子往往也会油嘴滑舌,脏话连篇;妈妈喜欢打扮,虚荣心强,女儿往往也喜欢打扮,虚荣心强。别忘了“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会是终身教育,爸爸妈妈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及家庭环境等条件对宝宝的身心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所以,一个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宝宝优良性格、品德、素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宝宝需要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熏陶宝宝性格特征的熔炉,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是宝宝幸福的摇篮,宝宝要生活在爸爸妈妈恩爱,家里人人和睦、互相尊重的环境里,身心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如果爸爸妈妈不和,家里的人常常发生矛盾,行为粗鲁、出言不逊,就会让宝宝感到担忧、紧张、害怕;或者由于心情不好,把怨气发在宝宝身上,把宝宝当成“出气筒”,更会让宝宝感到委屈、不知所措。特别是那些矛盾深化到闹离婚的爸爸妈妈,他们为了争夺宝宝,用宝宝喜欢的东西引诱宝宝站在自己的一边,这样会让宝宝分不清是非,无所适从,易形成虚伪、自私、说谎、见风使舵的坏性格,严重影响了宝宝的身心发展,还会使宝宝的心灵受到创伤。

  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宝宝终生受用的财富

家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对宝宝性格品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时期宝宝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需要家人的积极引导,宝宝也往往以家人的行为举止为榜样。如果家人之间矛盾重重,天天战争不断,势必影响到宝宝的言行,让宝宝感受到不愉快的同时,也会让宝宝对家失去归属感,变得自闭、自私、消极等。

  爸爸妈妈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爸爸妈妈之间要互相尊重、恩爱,不要在宝宝面前争吵,说脏话或议论别人的是非。家庭里的任何人,都必须带着微笑和一颗温暖的心去爱家里的其他人,家中尊重、孝敬老人,兄弟姐妹宽容互助,夫妻之间理解信任,是家庭氛围和谐融洽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家庭关系的催化剂、润滑剂和黏合剂。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宝宝才可能获得稳定、温馨的家庭幸福,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信任和奉献。

家人之间要善于沟通。沟通,是关心彼此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营造和谐、融洽家庭关系的一种途径。沟通适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家里有什么大事小事,成员之间有什么误会,个人有什么疑难问题,都可以开诚布公地进行沟通、解决。家人还要注意和宝宝的沟通,坐下来听宝宝倾诉,跟宝宝交流。给宝宝的关注、尊重,可以帮助宝宝宝宝形成大胆、自信、既不屈服权威又尊重别人的良好性格。

优化家庭语言,建立宽容活泼的家庭语言风格。对宝宝说话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改掉那些命令式、强制性的语言,因为这样的语言会让宝宝感觉生活在一个被压制的氛围当中,长此以往不仅造成家庭关系紧张,还会影响宝宝的成长。爸爸妈妈要改用“好不好?”“应不应该?”“可以不可以?”……这样的商量语气。不久,爸爸妈妈就可以发现,这样的词汇用多了家庭氛围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温馨提示

爸爸妈妈想要给宝宝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制定相应的家庭制度,包括家庭分工和协作、家庭公约、家庭会议等。一套完善的家庭制度会让家庭生活变得井然有序,团结友爱。

  家庭育儿小提示:和宝宝一起亲近大自然

当宝宝快1岁时,就会开始对外界感到好奇;当宝宝会走路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先带他在阳台上看看绿树,接触自然光;1~2岁时,宝宝就能认一些图画,开始了解物体的意义,这时可以带宝宝到自然环境中,让宝宝亲眼目睹一些东西,加深对事物的认识;2~3岁时,语言表达、词汇能力已经增强许多,但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强迫宝宝去强记自然界的东西,而应让他自己发掘自然中他感兴趣的部分。

  带宝宝亲近大自然,爸爸妈妈要注意以下几点:

适龄,每个年龄段的宝宝对大自然的感受都不一样。在宝宝0~1岁的时候应该让宝宝有进入大自然的机会与经验,同时爸爸妈妈要加强保护;1~3岁的时候,宝宝已经有了行动能力,可以让宝宝和自然做些简单的接触,比如,让他自己去碰碰小草,闻闻花香等。

随性,带着宝宝亲近自然应该随着宝宝的性格,看宝宝的状态和反应,不强迫宝宝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适能,宝宝的体力不是很好,而且他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体力已经透支,爸爸妈妈要留心宝宝的体力和耐力,并提供一些防护措施让宝宝安心地探索大自然。比如,当发现宝宝注意力不集中,走路容易跌倒,或吵闹不休的情况时,就应该让宝宝适当地休息一下,抱一下他或让宝宝坐在推车上休息。

  第二节:把握好宝宝情绪管理的黄金时期

  1、别让恐惧降临在宝宝身上

恐惧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情绪,这种本能情绪从宝宝一出生便如影随形般开始了。恐惧本来是人类企图逃避或摆脱某个情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但是对宝宝而言,因为太小,缺少处理各种情境的经验和能力,从而表现出恐惧的情绪反应,可以说恐惧是宝宝常见的心理状态。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宝宝恐惧了?如何帮助宝宝赶走这些恐惧呢?

陌生人是宝宝的第一敌人

对0~3岁的宝宝而言,任何不熟悉的面孔对他们来说都意味着危险和威胁,所以怕生是大多数宝宝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不过怕生这个现象会慢慢随着宝宝的成长得到缓解直至消失。

对待怕生的宝宝,爸爸妈妈要尊重他,如果他不想让别人抱就不要勉强,爸爸妈妈可以将宝宝抱在自己的怀里。在宝宝离陌生人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让宝宝渐渐地适应陌生人,一点点地去接受。平时可以带着宝宝多出门玩耍,主动和左邻右舍打招呼,让宝宝有更多机会接近陌生人,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黑暗中会有怪兽

3岁前的宝宝有一种独特的心理——泛灵心理,在他们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意识的,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宝宝会对黑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恐惧。加上宝宝很难区分现实和虚构,往往把故事、画册中经常出现的猛兽、怪兽与现实生活混淆,还有一些爸爸妈妈用不正确的方法教育宝宝,比如用鬼怪吓唬宝宝等,让宝宝对黑暗更加恐惧。

要克服宝宝的怕黑心理,如果宝宝还小,爸爸妈妈可以晚上陪伴宝宝,直到他睡着,并在离开宝宝房间的时候亮一盏小灯;宝宝大一点时,爸爸妈妈可以领着宝宝在黑暗的房间里做找东西游戏或玩捉迷藏,让宝宝在游戏中忘记对黑暗的恐惧,帮助宝宝克服恐惧心理。

  这么大的声音一定是可怕的东西发出来的

0~3岁的宝宝对声音比较敏感,较大的声响会让宝宝感到恐惧,如听到鞭炮声、警笛、打雷声等都会被吓到。

宝宝因为噪声感到害怕时,爸爸妈妈应该马上抱起他给他安抚,还要给宝宝解释原因,并用温柔的话语安慰宝宝,鼓励宝宝,平时可以经常让宝宝接触这些声音。

  妈妈不见了

宝宝的分离焦虑,即被遗弃感大约会在出生10个月以后出现,1~2岁的时候达到高峰。这时期的宝宝不懂得离开的人依旧存在,以为凡是看不见的东西就会永远消失,所以妈妈稍微离开一会就会吓得大哭。

所以,爸爸妈妈要在宝宝分离焦虑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宝宝学习适应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短暂分离,每次爸爸妈妈离开的时候都要和宝宝道别,并明确告诉宝宝要去哪里,以宝宝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不管宝宝懂不懂都要坚持这样做。

  小猫小狗也会咬人、吃人

0~3岁的宝宝处于智力迅速发展阶段,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在他们眼中,可爱友善的小动物们随时都可以变成咬人、吃人的怪兽,因此,他们面对动物时会有危险感,加上一些爸爸妈妈总是用小动物恐吓宝宝,说宝宝不听话就会被小狗叼走什么的,更加剧了宝宝对动物的恐惧心理。

想要消除宝宝对动物的恐惧,爸爸妈妈首先不要用动物威胁恐吓宝宝,避免让宝宝想象出动物的凶相。然后,给宝宝买一些动物毛绒玩具,先让宝宝接触玩具,再去接触活生生的动物。当然,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宝宝一起喂养动物,观察动物,在宝宝感到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让宝宝抚摸动物,消除宝宝对动物的恐惧感。

  温馨提示

宝宝害怕时,第一时间便会向爸爸妈妈倾诉,哪怕他的“恐惧点”再荒诞可笑,爸爸妈妈都不应该生硬地勒令他不许哭、说他是胆小鬼、在日后宝宝不听话时以此吓唬他等。正确的做法是耐心地安抚宝宝,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科学常识,而不是简单地用“世界上根本没有怪兽”之类的语言敷衍宝宝。取得宝宝的信服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让宝宝接触科学原理和知识,还能让宝宝相信爸爸妈妈的力量可以保护自己,恐惧感也会自然随之消失。

  2、当宝宝无理取闹时别只有打骂

有了宝宝之后,家中会多出很多的欢声笑语。但是,宝宝不是一直都那么乖的,有时也会耍耍小性子,无理取闹,某些时候还会让爸爸妈妈忍无可忍。其实宝宝都是用右脑思考的,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只是完成了右脑“看”和“认识事物”的任务,却没有完成左脑用语言表达感受的任务,他们越生气,左脑就会越关闭,越只能原始地用本能表达。比如,哭泣、尖叫、踢打等。这时,爸爸妈妈对宝宝只有责骂是不对的,打骂能在当时制止宝宝的无理取闹,但是不能阻止这些不好行为的反复发生。那么宝宝到底为什么无理取闹呢?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宝宝也会“怒发冲冠”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2~3岁的宝宝中有60%~80%的宝宝经常发怒,有的甚至每天发怒数次。发怒的原因是因为宝宝喜欢上了一样东西想拥有它,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或超市里。这时,如果爸爸妈妈不能满足宝宝,宝宝就会生气,踢打,往往令爸爸妈妈颇为尴尬。

这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冷静,不要高声呵斥宝宝,不理睬宝宝的怒气,并将宝宝带离现场,当宝宝怒火平息下来再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能得到他想要的。

  “哭”是宝宝的拿手绝活

宝宝很聪明,他知道“哭”这种恼人的声音一定可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并让他们屈服,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每当宝宝喜欢表现自己,引起别人注意或希望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就会使出这一招,并且屡试不爽。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如果爸爸妈妈让宝宝通过某些行为能够达到他预想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纵容宝宝的这种坏习惯。面对宝宝的这种行为爸爸妈妈应该忽视他,或者把宝宝拥入怀中问他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宝贝,新买的玩具哪里去了?”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宝宝的天性爱打架

攻击是宝宝的一种天性行为,对0~3岁的宝宝来说,由于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加上年幼,他们还不能理性地表现自己,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往往通过打架的方式表现自己,特别是当他看到爸爸妈妈因为他们的行为感到震惊时会觉得非常有趣。

这时,爸爸妈妈要勒令宝宝停止这种行为,然后带宝宝离开现场,并告诉宝宝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能接受的,要告诉宝宝打架这种行为会伤害别人,是不好的行为。

  屏气也许是宝宝的“恶作剧”

当宝宝愤怒异常时,为了引人注意,或表现自己,往往会挣扎着屏住呼吸,这时宝宝可能因为缺氧嘴唇、脸颊发紫,甚至导致暂时的昏迷。看到宝宝这样,爸爸妈妈一定会心急如焚,满足宝宝的心愿。宝宝从中获得了预想的结果,以后可能就会常常使用这一招来要挟爸爸妈妈。

其实屏气对宝宝的健康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利后果,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沉着冷静,让宝宝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同时要以充分的理由告诉宝宝他不能实现愿望的原因。

  宝宝也会挑衅

0~3岁的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发现自己可以对外界施加影响,于是会尽自己所能地增加这种影响,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对爸爸妈妈说“不!”“不可能!”这也会成为宝宝的口头禅,是宝宝新产生的独立性的表现,是宝宝成长的一个正常阶段。

这时,爸爸妈妈的应对策略就是向宝宝提出很难直接拒绝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是非题改成选择题,比如爸爸妈妈可以问宝宝喝牛奶还是喝豆浆,而不是直接问宝宝喝不喝牛奶。

  温馨提示

0~3岁的宝宝很矮小,也很脆弱,又不太会说话,爸爸妈妈必须留意宝宝的声音、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的变化,更好地掌握宝宝的情绪,知道宝宝的感受。只有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能明白他要干什么,才能够得到他的信任。

  3、宝宝与心爱的东西分手时倾听他的情感

现实中宝宝常常因为心爱的玩具被弄坏或者不见了,伤心哭泣,还会哭闹不已,没有经验的爸爸妈妈对此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拿宝宝怎么办,或者只是觉得宝宝很可笑,为了那么件不值钱的小玩意就大哭大闹的。那么,爸爸妈妈有没有想过宝宝的价值观和成人有着怎样的差异?面对失去心爱东西的宝宝,爸爸妈妈该如何安慰他呢?

  宝宝有自己的价值观

宝宝的价值观和大人不同,特别是0~3岁的宝宝,他们对时间和金钱的价值没有任何的意识,因此宝宝判断一个东西有没有价值不会以时间和金钱来衡量。一件只花十几元的小玩具,可能在宝宝眼中是最漂亮、最美好的,一旦坏了或者丢了就会悲伤不已,这种悲伤不亚于大人一下子失去价值百万的东西时的感受。

而很多爸爸妈妈不明白宝宝的这种心理,当宝宝因此哭闹时只会对宝宝说:“乖宝宝,这只是不值钱的小玩意,明天再买一个新的给你。”这样的言语安慰对宝宝而言是不起作用的,无法让宝宝感觉到爸爸妈妈理解他内心的痛苦,使宝宝的不良情绪无法得到有效地释放,还会让宝宝对爸爸妈妈产生疏离感。

  请听听宝宝的心里话

当宝宝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感觉到非常难过伤心的时候,爸爸妈妈别再说什么再买个东西赔偿他,而是要用“宝贝乖,告诉妈妈你现在心里的感受。”“看到你这样伤心,妈妈也很难过。”……这样的话给宝宝肯定的感觉,从而引导宝宝说出他内心的感受,很好地疏导宝宝的情绪。等宝宝情绪稳定后你就可以再用其他方式来安慰宝宝了。

同时,这也是给宝宝解释一些道理的最好时机,比如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下面的这些道理:

1.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会有失去的一天,好好珍惜和它在一起的美妙时光就好了。

2.在心爱的东西离开自己后,把那段回忆好好地保存起来,放在心里不让回忆丢失就是对心爱的事物作了最好的交代,可以让自己以后变得更加快乐。

不管宝宝能不能明白爸爸妈妈的意思,至少这样温柔的话语能让宝宝体会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关心,更容易让宝宝接受。而且从小向宝宝灌输这样的思想,更有利于宝宝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让宝宝在正确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温馨提示

当宝宝失去心爱的东西时,爸爸妈妈别再承诺给宝宝重新买一个,或者嘲笑宝宝的行为。承诺给宝宝再买一个,会让宝宝认为得到一个东西太容易了,从而不懂得珍惜。这样对宝宝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有可能会让宝宝成为一个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人。

  3、无名火别烧到宝宝身上

爸爸妈妈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下班回家后本来已经很烦很累了,但是宝宝偏偏要缠着你陪他玩,给他讲故事;或者当爸爸妈妈正在为某件事心烦意乱的时候,宝宝偏偏要去横插一脚,不是把这个东西绊倒了,就是要你给他整理玩具……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对宝宝大发雷霆,把无名火烧到宝宝身上。那么,当爸爸妈妈这么做时会对宝宝产生什么影响呢?

  无名火只会助长宝宝产生自卑心里

宝宝需要爸爸妈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这样他的自信心、自尊心才会不断地增长,真正成为一个有自信和自尊的人。如果爸爸妈妈无故对宝宝发火,会让宝宝觉得一定是自己没做好爸爸妈妈才这么生气,才这么讨厌他,时间长了会使宝宝产生自卑感。

另外,爸爸妈妈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是宝宝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宝宝认识自己的第一面镜子,如果宝宝在家中老是因为爸爸妈妈发火得不到认同就会自卑,没有自信,从而不愿意与人交往,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合群,没有朋友,在精神上感到无聊寂寞,没有团体观念,这种性格对宝宝走向社会是非常不利的,会无法让宝宝很好地融入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做温和的爸爸妈妈

身在职场的爸爸妈妈,经常会被工作生活紧逼,身心疲惫,烦躁,容易发脾气。面对宝宝的缠闹,能始终保持温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脾气上来,忍不住就对宝宝爆发了。当对宝宝发完脾气后,自己往往也会非常自责、愧疚。那么,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在宝宝面前要怎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

冷处理,无论宝宝怎么哭喊,就是沉默不语。有时候爸爸妈妈的沉默不语对宝宝也是一种威慑,说不定比发火还有用。所以在自己容易生气的时候,让自己以“冷处理”的方式避其锋芒,可以让自己慢慢冷静下来,心情平和的时候再和宝宝交流,这样不至于在火头上让宝宝有受伤的感觉。

转换环境,用微笑去面对宝宝。当爸爸妈妈感觉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让自己想想开心的事或放松一下心情。比如,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听听音乐,或想点好玩的事来调节心情。实在想发脾气就赶紧让自己转移注意力,或者让家里其他人来看宝宝,自己出去透一下气,很快气就可以消了,自己感觉轻松了再回家,这里要提醒一下,发泄完以后一定要保持微笑,这样才不会把坏情绪带给其他人。

另外,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有几点需要注意一下,尽量不要开口,一开口可能就会得罪人,一定要开口的话就让自己深呼吸一下,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给自己找一个发泄的方式,在外面发泄完了再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很好地控制脾气也是给宝宝一个好的榜样,宝宝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也会时不时地发小脾气,爸爸妈妈的自制可以帮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让宝宝养成积极、豁达的性格。

  4、成功应对宝宝“三期烦恼”

宝宝如约问世,对于很多新爸爸妈妈来说可能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陪伴宝宝的漫长岁月里烦心事可就多了。就说出生后的第一年,有三个阶段会让爸爸妈妈们烦恼不堪。那么,这三个阶段是什么呢?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宝宝日夜颠倒期

很多宝宝出生后作息时间完全颠倒,白天酣畅入睡,晚上则精神十足,这让身在职场的爸爸妈妈常常觉得筋疲力尽,无可奈何。因为,宝宝原先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都是黑暗世界,没有机会去适应昼夜的循环,加上睡眠调节功能尚未成熟,只要自己吃得饱,睡得好,被窝干燥、暖和就心满意足了,根本不去在乎是白天还是黑夜。

爸爸妈妈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试一试以下几招:白天尽量逗宝宝玩耍,减少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到一小时时间里给宝宝洗澡,这样可以使宝宝放松,易于入睡;调整宝宝喝奶的时间,适当提高宝宝睡前最后一次的牛奶浓度,并增加奶量,还要减少宝宝睡后喝奶的次数,以免干扰宝宝睡眠。如果宝宝夜里闹着要喝奶,可以用开水代替牛奶,慢慢戒掉宝宝半夜喝奶的习惯。

  宝宝长牙期

一般来说宝宝在出生后五六个月便进入长牙期,这期间,宝宝流口水频繁,还时不时地将手伸入口中,津津有味地吮吸,甚至还会咬衣被。情绪上宝宝也变得比较暴躁,不容易安抚,常常让爸爸妈妈手足无措。

其实爸爸妈妈不用这么紧张,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宝宝度过这个时期:喂食以后做好清洁,可以用干净的湿纱布或手帕将宝宝牙龈清理干净(由于宝宝牙龈很娇嫩,清洁时一定要轻柔。到了长牙后期,可以使用那种小头、软毛的牙刷给宝宝刷牙。)宝宝进入长牙期后喜欢“一试锋芒”咬咬硬的东西,爸爸妈妈不妨给宝宝一些磨牙的东西,比如可以将苹果、胡萝卜或其他稍微硬点的果蔬切成条,让宝宝咬咬,锻炼锻炼牙齿;宝宝进入长牙期后,往往情绪不稳定,爸爸妈妈要适时呵护与关怀,让宝宝感觉温暖、舒适,减少脾气暴躁的发生;定期抱宝宝到医院牙科做牙齿检查,了解宝宝长牙的情况,并向医生请教保护宝宝牙齿的办法。

  宝宝厌奶期

宝宝的厌奶,大多发生在宝宝出生6个月之后,也有提前到4个月左右的,厌奶现象一般持续一到两周的时间。主要因为宝宝逐渐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对吃奶之事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吃腻了单一的食物,加上4个月之后爸爸妈妈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宝宝可能因“喜新厌旧”,变得不再钟情于吃奶。这段时间,妈妈每次给宝宝喂奶就像打仗一样,奶嘴一放进宝宝的嘴里,他就号啕大哭,奋力挣扎,好不容易吃上了,可没吃几口就会吐出奶嘴又开始哭。此外,宝宝还显得很烦躁,常常使劲嚷嚷等。

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注意了,不要随意更换牛奶,因为宝宝已经习惯了所喝的牛奶口味,如果换了新品种,容易引起宝宝的反感而“绝食”;有的宝宝因为吃腻了单一的食物而厌奶,爸爸妈妈不妨在食物的种类上做点小文章,比如,宝宝已经吃了一段时间的辅食,妈妈可以往食物里添加胡萝卜、瘦肉、青菜、蛋黄等,在颜色上下点工夫,让宝宝更好地接受食物;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良好的环境包括:亮度适当、光线柔和、安静,并注意驱除有害气味或强烈刺激性的气味等;提供营养足够的替代品,比如宝宝不喜欢喝富含钙质的牛奶,可改成其他含钙的食物替代品,如骨头汤等。

  温馨提示

这三个时期是宝宝情绪比较烦躁的时期,往往也让爸爸妈妈们很为难,但是这三个时期把宝宝教育好了,不仅可以让宝宝身体更加健康,还有益于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比如规律作息,不挑食等。

  家庭育儿小提示:发泄发泄——宝宝也有烦躁期

专家指出两岁是人生第一个反抗期,1~2岁的宝宝行动和思维正在逐渐成熟,并慢慢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见解,也有了一定的逆反心理,逆反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形成了自己的处世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如果这个时期发展得好可以让宝宝成长成一个既自主又懂事的幼儿,如果发展不好的话,则可能变得骄纵任性。爸爸妈妈使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

宝宝和成人一样有情绪变化,一样会失望、愤怒、哀伤、害怕,这里要提醒一下爸爸妈妈,当宝宝有了负面情绪时,宜“疏”不宜“堵”,让宝宝适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宝宝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忧愁、委屈、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

适度地让宝宝宣泄,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处。如果宝宝心中的积郁、不快长期得不到宣泄,就会导致宝宝注意力不集中、神经失常、行为呆板、精神不振、人际关系紧张,严重时还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危害。有些孩子长大后闹事、出走、轻生,就是因为不良情绪的积压造成的。

因此,爸爸妈妈最好在宝宝不高兴时先任由他尽情地发泄,等宝宝发泄完了再和宝宝沟通。另外,爸爸妈妈还要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与宝宝交心,增进感情。只有让宝宝把你既当父母,又当朋友,他才会向你吐露真情。和宝宝交心时,要注意两点:爸爸妈妈要专心,谈心时,爸爸妈妈最好不要一边看电视或报纸一边和宝宝交谈,要让彼此相对而谈;爸爸妈妈要经常抚摸宝宝、亲亲宝宝,让宝宝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爱,时时刻刻沐浴在爱的春风之中。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