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追求完美养育的父母,更容易养出幸福感缺失的孩子!

追求完美养育的父母,更容易养出幸福感缺失的孩子!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5.2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需要被教育,那么家长需要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追求完美养育的父母,更容易养出幸福感缺失的孩子!

父母总被孩子“要挟”,是因为没做到这一点,真正的好妈妈,不是没有缺点,不是任何时候都力求完美,而是在养育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不断认识到自己的匮乏和无能为力。

孩子挑食,是令妈妈们感到头疼的事。但我接触过的孩子里,有一个从不挑食,这令我很是惊讶。

据他妈妈回忆说,他三、四岁时挑食很严重。本着营养均衡的原则,她在做饭时,会刻意做孩子不爱吃的菜。

没想到孩子很聪明,看到饭桌上都是自己不爱吃的菜,便赌气不吃。他觉得,妈妈不可能真让自己饿着。

见他这么倔,妈妈使出大招,关黑屋,一直关到他肯吃为止。小黑屋是家里的工具间,面积大约一平米,关上门,里面黑洞洞的,什么都看不清。

那天,她把孩子推进去后,紧紧地锁上门,任凭他在里面哭喊求助,她都不为所动,只一个劲儿地问:“你吃还是不吃?”

孩子边哭边喊:“不吃不吃,打死我都不吃。”

“不吃就继续关着,什么时候肯吃了,再告诉我。”

孩子起初很坚决,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越来越绝望。十个小时过去了,他在门后越来越虚弱,恐惧和饥饿让他不得不做出妥协。

他几乎是用尽了力气,才冲门外的妈妈祈求道:“我吃,什么都吃。”

听到这个声音,孩子妈赶紧打开门,然后跑到厨房,将早已凉透的饭菜热了一遍,再端到孩子面前。孩子不再抗拒,默默地把平时不吃的萝卜、冬瓜都吃完了。

均衡饮食的目的确实达到了,可孩子因此失去的东西,却比营养均衡重要得多。

如果你见过这孩子吃饭就会发现,他吃饭的方式让人食欲尽失。这倒不是说他吃相难看。

恰恰相反,他每次吃饭都坐得端端正正,哪怕是夹菜,他也小心而克制,甚至是咀嚼,都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正是这些举动,总让人不舒服。

那种感觉,就仿佛他身边站着一个隐形人,随时有可能对他施加惩罚。在他谨小慎微的吃饭方式里,他根本没办法享受食物的美味,更别提食物带来的满足感。

这位妈妈在面对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时,一定挣扎过,犹豫过。

她太想做一个好妈妈,以致于她只看到了孩子的外在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在需求。

她不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感,来源于心理上的满足,孩子即便保持了营养,健康成长,也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缺口。

追求完美养育的父母,更容易养出幸福感缺失的孩子!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妈妈,有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就可以了。

所谓“足够好的妈妈”,就是养育者能够满足孩子对爱,对物质的基本需求。

过度的重视和养育,不仅会抑制孩子自由生长的空间,还会减少孩子的幸福感。

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育儿理念进入妈妈们的视野。宝妈们因此不断地做加法,而忽略了做减法的重要性。

一个朋友曾抱怨说养孩子很累,并表示,坚决不生二胎。

仔细问过后才知道,她老公和婆婆都曾表示,要帮她带孩子,可她嫌弃婆婆不讲卫生,又嫌弃老公粗心,所以跟孩子有关的一切,都落在了她身上。

孩子每天换洗的衣物很多,她要求口水巾放在专用的盆子里清洗并且消毒;上衣和裤子要分开洗,且不能和成人的衣物混合;冲牛奶的时候,一定要达到她认为的标准温度才能喂……

有一次我去看她,见她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帮忙冲奶粉。

我舀了一勺水倒在手腕上,试过没问题后,才把水倒进奶瓶。我刚放了一勺奶粉,就听见她在我身后大叫。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慌忙回头看,结果手抖了一下,奶粉洒了一些到地上。

她边递纸巾,边数落我说:“方法根本不对,你应该先放奶粉,再放水。是水和奶粉一共150ML。”

我解释说:“水没有150ML,我考虑了奶粉的容量,所以预留了空间。”

那也不行,这样要么150ML不到,要么多了。而且先放水,再放奶粉,这样调出来的牛奶有泡泡,也不好喝。哎,没当过妈的人,真是要好好学啊。你现在趁早学,以后有了孩子,也省心……

一瓶牛奶冲完,我也没搞懂先放奶粉和后放奶粉,对孩子来说有什么区别。经过这一次,我算是理解了她婆婆和老公的心情。她的精细程度,一般的妈妈真是望尘莫及。

她把自己学到的,自认为好的、对的,都用在孩子身上,根本不舍得做减法。

可是,真正的好妈妈,恰恰是能够给出一部分空间,让孩子自由成长的妈妈,而不是一切力求完美的妈妈。

追求完美养育的父母,更容易养出幸福感缺失的孩子! 第2张

在追求“完美”的父母眼里,适合孩子生长的路只有一条。为了让孩子走上这条路,他们用爱做成囚笼,然后把孩子困在笼子里驯化。

驯化孩子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言语上的恐吓,比如“你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孩子为了获得爱,就不得不乖乖听话。

言语上的恐吓不凑效时,他们会边打孩子,边提出命令或者诱惑,迫使孩子同意改造自己,变成他们理想的样子。

除此之外,他们还可能选择冷暴力,来漠视孩子的一切需求,直到孩子同意他们提出的要求。

在这个驯化的过程中,孩子真实的自我被压抑住了。而这份真实,恰恰是他们未来产生幸福感的来源。

和朋友谈起这个话题时,她和我说起小帆的事。

有一回她正在上课,不料小帆的电话手表响了。她看了小帆一眼,小帆识趣地挂了电话,继续上课。

下课后,小帆见来电话的是妈妈,便高兴地回拨过去。电话刚接通,对方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通怒吼,吼完质问道:“你为什么不接我电话?”

“老师在讲课。”小帆脸上的笑容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歉疚。

“刚刚我已经到你们教学楼下面了,但现在我已经走了,谁让你不接我电话!”紧接着,电话就被挂断了。小帆望了望电话手表,又望了望面前的老师,一副想哭不敢哭的神情。

“没关系,等会儿我再帮你和妈妈解释。”朋友忍不住安慰道。

“可妈妈已经生气了,等我回去,她也不会再理我了。”小帆说着说着,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

朋友没再追问,只摸出手机给小帆妈妈发了一条信息,并试图解释小帆为什么不接电话。可发完信息后,她仍觉得小帆妈妈的处理方式有问题。

小帆的确懂事,很多老师都喜欢。可如果小帆的懂事,是被他妈妈的冷暴力逼出来的,那这份懂事,不要也罢。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父母过分追求完美,就等于把奇花异草,修剪成一样的街景。

这些街景看起来整齐划一,却失去了一个个体该有的性格与光芒。

追求完美养育的父母,更容易养出幸福感缺失的孩子! 第3张

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极为重视妈妈对自己的态度。

妈妈笑一下,他们就觉得世界很美好,妈妈发怒了,他们就觉得世界要毁灭了。

正因为孩子和妈妈这种紧密的联系,所以孩子的幸福感,和妈妈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当妈妈用各种手段,逼迫孩子变成自己理想中的形象时,孩子由于担心不被爱,就不得不对妈妈做出妥协。

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也容易对别人妥协,并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

另一方面,在追求完美养育的父母心中,藏着他们自己童年时的匮乏感。

一旦他们对孩子的养育没有达到心中完美的标准,这份匮乏感就会被勾起,继而促使他们更加精细地照顾孩子。

所以,相比孩子,这些追求完美养育的父母们,更需要被好好照顾和满足。

因为孩子的需求总是有限的,过度的养育,除了让孩子无法独立,只会让他们活在更深的匮乏感中。

曾奇峰老师在解释“足够好的妈妈”时说,完美妈妈是100分,而足够好的妈妈,只需要60分就可以了。

当养育者把60分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照顾。而剩下的40分,就可以留给自己。

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真正的好妈妈,不是没有缺点,不是任何时候都力求完美,而是在养育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不断认识到自己的匮乏和无能为力。

当养育者能看到自己做不到的和一直需要的,就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补足,而这,就是养育孩子带来的幸福感。

当养育者真切地觉得养育孩子能让自己满足时,自己给出的爱,就不再是冷冰冰的规则,而是孩子成长中的灯塔,给他引导着未来的旅途。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