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为什么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讲道理 最后却变成无用的对话?

为什么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讲道理 最后却变成无用的对话?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2.9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什么家长苦口婆心跟孩子讲道理,Ta都当耳旁风呢?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如何选择沟通的时机?本期名人堂采访了教育专家尹建莉,来和大家聊聊跟孩子沟通的正确“姿势”。

尊重和了解孩子,是亲密沟通的大前提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一面,但尊重和了解孩子,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也是所有父母需要积极学习的亲子沟通技巧。

跟孩子说话前,父母要做好哪些准备?

在和孩子沟通前,父母应该先观察一下自己,我是心怀慈爱地去和孩子交流,还是心怀怨气地用大道理去说服他?绝不要怀揣着一肚子怨气,却表面假装笑意和孩子沟通,孩子没有那么好骗,孩子总能用他天生的直觉系统辨别出父母语言背后最真实的情绪和意图。

为什么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讲道理 最后却变成无用的对话?

如何保证每一次亲子沟通都畅通无阻?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生活细节,会产生无数种沟通交流的情境,不管什么情况,父母都应该用爱心、尊重与宽容来面对孩子,赋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畅通——这就是建立了优质的亲子关系,给了孩子一个良好的家教。这个话题其实极其宏大,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这在我的两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都有大量论述。

为什么逗孩子玩,孩子却不开心?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逗孩子,第一动因是喜欢孩子,内在愿望是想与孩子亲近。当一个天真稚嫩、活泼可爱的儿童出现在成人面前的时候,总会激发出成人内心某些最柔软的东西——因为所有的成年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所以并不是“逗孩子”一定就是不好的,关键是如何“逗”。

良好的“逗孩子”,其实就是成人将自己简化为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因为成年人这个“孩子”往往经验更丰富,更会玩,所以总能引发儿童无穷的新奇感和快乐。这样逗孩子,其前提是真诚、平等、尊重的心态,不仅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而且是所有成人和家长都应该学习的内容。

如果缺失了真诚与尊重,逗孩子就成为“捉弄”孩子,整个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捉弄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开心快乐,而是为了大人自己寻开心,以孩子被羞辱、被恐吓,来成全大人们浅薄的乐趣。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惶惑、害怕和不自信。这样“逗孩子”,是成人世界里的一个恶习,必须摒弃。

为什么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讲道理 最后却变成无用的对话? 第2张

亲子沟通,父母还需要知道这些事

亲子沟通是一门需要父母不断学习的功课。从怀孕开始,亲子沟通就已经开始了。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亲子沟通的特点会有所变化。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事情,需要父母给予孩子帮助。因此,下面这些有关亲子沟通的事情,父母也需要了然于心。

亲子沟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跟孩子的沟通,最早发生在母亲怀孕期间。当胎儿在母亲的子宫中已经发育的足够成熟,他便会开始与母亲交流了,这种交流主要来源于母亲的情绪。

新生宝宝不会说也听不懂父母说什么,需要沟通吗?

刚出生的婴儿,虽然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但他能感知母亲的情绪和肢体语言,能感知成人的能量并与之交流。妈妈的轻声细语、温暖的乳汁、平和的心态,以及肢体上充分的抚摸和拥抱等都是最初的交流语言。通过这些让孩子知道,他被无条件地爱着、呵护着。当孩子感觉自己处于安全和爱的氛围中,他的内心会踏实、幸福和快乐。

为什么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讲道理 最后却变成无用的对话? 第3张

和孩子沟通少,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在婴儿期,如果父母不注意和孩子的交流,对孩子冷落,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不受欢迎,就会惶惑不安,充满恐惧,并在内心形成深刻的受伤感——这会造成其一生的心理阴影。

遇到有人捉弄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做?

遇到有人捉弄孩子,让孩子不舒服,应该立即阻止和纠正,坚定地对捉弄孩子的行为说不。哪怕那个孩子不是自己的,也应该这样去做。不要为了顾忌所谓的“脸面”,就不去说什么。给捉弄者留面子,就是不给孩子留面子。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