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火了!家长逼孩子写字、背诗,连教育部长都看不下去了

火了!家长逼孩子写字、背诗,连教育部长都看不下去了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1.5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近有一条消息火遍了朋友圈,家长和老师纷纷传阅表示赞同,原来是教育部新任副部长沈晓明的一则讲话。

最近有一条消息火遍了朋友圈,家长和老师纷纷传阅表示赞同,原来是教育部新任副部长沈晓明的一则讲话。

沈晓明部长在讲话中明确表态:

要教育好孩子,教育界要认同生长发育规律是重要的教育规律。

沈晓明是一位医学博士和教授,长期在医疗卫生领域奋斗,在儿科学领域多有建树,在“儿童铅中毒防治研究、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和儿童睡眠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今天要跳出教委,说些儿科医生的话,从儿童规律角度,谈谈教育中的医学问题。”在2010年7月的暑期上海市校长培训班上,沈晓明以“一个儿科医生眼中的教育问题”为主题作了开场报告。

他的这个报告,给现在所有的家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都敲醒了警钟,值得所有人深思。

生长发育规律,是重要的教育规律

“有时候,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就是教育规律,这点大家认识不够。”

沈晓明以数学学习问题举例。六七岁的一、二年级学生,为什么会觉得数学难学?医学研究表明,读数、写数最难,找规律、立体图形最简单,但中国的数学教育从来都是从读数、写数开始。由于读写、学数字需要用到更高级的思维,而多数六七岁的孩子这方面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因而会觉得困难,容易产生失败感。而如果从简单的读图等开始教,符合孩子的发育规律,则会容易得多。

沈晓明还举例说,当前,多数孩子握笔和写字姿势都不对:头歪着,趴在桌子上写。这是因为6岁的孩子手指肌肉尚在发育过程中,握力不够。一上学就要学写字,只有用手指握住笔的最底端才能用得上力,但这样,手指会挡住所写的字,只有把头歪下去,才能看得见。“如果老师知道这些医学知识,就不会一味责怪孩子了。教育研究者也会相应地改革教学内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早早认字,也有的学校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就让孩子做大量的数学、拼音、识字练习题,仿佛大家都在赛跑似的,把自己的孩子尽快地推上人生的赛道。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早认字就能提早自主阅读,提早自主阅读对于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掌握知识以及培养学习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很有好处。

事实真的如此吗?塔夫脱大学教授Maryanne Wolf在《阅读大脑的故事和科学》中的一个研究结果,可以更清晰地证实上面的观点:“真正的阅读需要把大脑不同部位复杂的功能综合起来。这包括视觉、听觉、语言、概念生成等等。这些功能的整合,要依靠所谓的‘髓鞘’形成。‘髓鞘’形成一般要在5到7岁之间完成。男孩在这方面则偏晚一些。”这一研究成果基本上解释了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读书识字是从5到7岁之间开始。

而且,从科学的角度看,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右脑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孩子6岁之前,以运用右脑为主的,从6岁以后才用左脑进行抽象思考和学习。所以,年龄小的孩子富于幻想和直觉,是感性思维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学习的最主要特点是喜欢听故事、听音乐、看图画、空间探索等,孩子是运用视觉、听觉、感觉来进行综合学习的。所以,讲故事、空间感的培养、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熏陶,才更加适合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

逼迫孩子在不合适的年龄做能力达不到的事,只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对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十分不利的。

火了!家长逼孩子写字、背诗,连教育部长都看不下去了

老师不懂医学知识,对医学标签要慎用

沈晓明说,被贴上“多动症”标签的孩子真正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只有30%。据了解,在多动症患儿中,60%是老师而非医生首先下的判断。另外,有72%的老师认为班上超过5%的孩子有多动症,30%的老师认为班上16%-30%的孩子有多动症。其实,学习不好的孩子经常有多动症症状,但这并非是多动症。

“老师倾向于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这是在推卸教育责任。”沈晓明表示,老师应该慎给学生戴多动症的帽子,也不能因为学生是多动症而放弃他。老师不懂医学知识,对医学标签要慎用。

多动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下面这些常识可以帮助家长判断自己的孩子:

第一,多动不等于是多动症。多动症也不一定完全就是动作很多。

第二,多动症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指征:

一是注意缺陷,总是跑神儿,无法把注意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中;

二是多动,各种无意义的小动作特别多;

三是情绪易冲动,容易被激惹。

这三种情况都符合了,还有病程起码半年以上,且经过正规的专科医院诊断,才可下结论。

第三,简单点说,多动症是一种病。

这种病有可能来自于家庭遗传,比如有些父母小时候就是多动症但是没被发现,或没有治疗。结果遗传给了孩子。

所以,如果父母和老师生硬地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但孩子并非真正的多动症儿童,这样就容易给孩子不好的暗示,导致孩子越来越好动,且喜欢跟父母对着干。

如果孩子果然是个多动症儿童,那么家长的焦虑和总是强调他的多动行为,或者因为这些行为对他打骂,也会强化孩子的症状,以及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康复。

让更多的孩子每天多睡一小时

沈晓明副部长也关注了儿童的睡眠问题。他还给出了一些数据:上海学龄儿童平时睡眠不足率高达83.3%,即使在周末仍有近50%的儿童睡眠不足10小时。“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孩子从6岁,也就是读小学那天开始,睡眠就不足了”。

沈晓明指出,睡眠不足会导致儿童肥胖,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学校最好能改变作息时间和减轻课业负担,让更多的孩子每天多睡一小时。

现在,有晚睡习惯的宝宝越来越多,可能有些家长会认为,反正孩子第二天想睡到几点都可以,晚睡也没什么关系。其实,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晚睡对孩子的身体十分不利,这不是第二天晚点起来就可以弥补过来的。

1影响肝功能和性格

人体肝脏从每天的下午三点到次日凌晨三点,会把肝糖储存起来,在凌晨三点以后透过胆囊的分解作用,把肝糖转化为葡萄糖,供应孩子身体第二天的活动之需。

如果孩子平时睡得太晚,肝脏就会把原本要储存起来的肝糖转变成葡萄糖消耗掉,来供应孩子熬夜活动的需要。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孩子体内所需要的葡萄糖就可能会不足。长期晚睡的孩子,肝脏功能势必会减弱。

中医主张:肝者将军之官,决断出焉。健康的肝脏可以给我们勇气,就像统兵的将军一样,遇事果决,而且充满行动力。如果孩子总是晚睡,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怯懦、胆小怕事,做事犹豫不定,没有行动力。

2影响长个儿

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70%取决于父母基因,30%取决于后天因素。而在这30%的后天因素中,睡眠的影响占第一位。晚睡或睡眠不足都会使孩子的脑下垂体减少生长激素的分泌,使孩子长不高。

3影响孩子体重

晚睡的孩子在第二天经常会有晚起的习惯,这很容易让孩子漏掉早餐。等到吃中午饭的时候,孩子要么会一下子吃很多,要么会食欲不振。这种作息不规律的孩子体重很容易两极分化。

4伤害孩子心脏

睡眠不足会还会让孩子的情绪处于亢奋状态,情绪亢奋则会导致血压、呼吸、心跳加速。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过度亢奋的状态下,会发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即使孩子现在没有发病,也有可能为将来埋下心血管疾病的种子。

5影响抵抗力

长期无法早睡的孩子,会处于比较疲惫的状态,身体抵抗力也跟着下降,因此很容易小病不断。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