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德国人是这样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的

德国人是这样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的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1.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时间回到2014年7月10日,电视里德国队7:1大胜,我看到了众多掩面而泣的巴西球迷,尤其是,看到了他——绰号为“大力神爷爷”的费尔南德斯,追随了巴西队24年的职业球迷,只是看一眼他难过的表情就使我被感染到想陪他难过、陪他落泪,而当我看见他竟然转身将自己怀抱多年的“大力神金杯”转

德国谚语:一人努力是加法,团队努力是乘法

德国人是这样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的

是的,德国队绝对称得上“令人尊重”这样的赞誉,当世界杯落下帷幕,更证实了我们没有言过其实。德国队,没有耀眼的世界球星,没有华丽的必胜宣言,有的,正是一个人跑全场跟着跑、缺了一个人补上另一个不影响的有机合作的整体。他们取得的胜利,不是某个人的胜利,是整个团队的胜利!这也正应证了德国的一句谚语:“一人努力是加法,团队努力是乘法”。

合作是可以被培养、训练出的能力

德国人是这样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的 第2张

想写这篇文章已经很久了,不是因为崇洋媚外,实在是觉得他山之石有值得我们思考、借鉴的地方,真心希望能在故土攻玉啊。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团结友爱、要互帮互助,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可是又从柏杨先生的文中得知:“我们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小时候的我,多么希望柏杨先生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我确又能够深刻体察到柏杨先生之于中国是多么的爱之深、痛之切。

从小,我一直以为有团结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道德情操,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直到到了德国,我才知道:原来“合作”可以不是形而上层面的东西,他是可以等同于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作为一种能力来被培养、甚至是被训练出来的。

德国人合作能力的点滴体现

德国人是这样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的 第3张

制造业的高效率要求标准化合作

德国制造业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德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品质的象征。相信每个德国留学生都有过向往到斯图加特、慕尼黑这些制造业中心打工的经历,因为在这里打一个暑假的工就可以挣到自己一个学期的生活费,而且工作环境好、还不辛苦。每年都有许多同学如愿以偿,得到了在西门子、博世或者是奔驰、宝马生产车间的工作席位,记得当年,我们同学中拿到的最累的工作也就是帮忙搬车门。

工会规定,每个德国人每年都有30天的带薪年假(在所有的法定节假日、宗教节日之外),不休就拿不到休假补贴,所以德国人应该也是全世界最爱旅游的人。那么,许多工人都会选择在自己孩子放寒暑假的期间休假带全家人一起旅游,因此,他们的工作岗位就会空下来由那些渴望打工挣生活费的本国或外国来留学的大学生们填补。

您可以想象吗?我们的全世界最高质量标志的生产车间里的工作人员是可以随意被替代的!我们这些大学生只需要经过几小时的培训就可以完全胜任这些工作。

答案很简单:所有的生产流程已经被设计得非常细节、非常标准化了,人为能够影响到的因素非常少,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简单、机械的工作。当然,德国企业对这些大学生临时工非常信任也是一个方面,相信他们是来挣钱的,不是来搞破坏的。大学生的挣钱需求与工人们的休假需求同时被满足,企业的品质、效率没有任何损失,而这三者之间在暑期合作开始之前与之后都可以没有任何关系,这种合作,是否和我们从小被教育的团结合作精神毫不相干呢?

社会性高品质下的合作模式

世界级的超级德国大企业闻名遐迩,殊不知,占德国70%至90%的市场份额的却是德国的许多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德国的许多中小型企业是小而专的。比如它生产螺丝,就只生产螺丝,他会生产出各种各样适合各个制造商的高质量的螺丝,那么即便它们再怎么默默无闻,对于奔驰、宝马这些大企业来说他们都是最信得过的合作伙伴,而这些一个个的信得过的小合作伙伴们才是真正支撑起“德国制造”的脊梁!难怪有媒体将德国的中小企业称为“沉默的巨人”。我怎么感觉很有点“品质兴亡,匹夫有责”的味道?!

德国人从小被训练起来的合作能力

德国人是这样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的 第4张

记得当时在德国上大学时,最开心、最痛苦的事都可以说是选组员。几乎每个老师都会布置几次作业是要求和组员一起集体完成的。这就要求大家一开学就要擦亮眼睛,跟对组员。因为集体作业是记分的,那就意味着如果你的组员比你强,你的成绩可能会被他带高,你的组员如果比你差,你的成绩可能会被他拖低。那么,谁都希望和比自己强的人、最起码也是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一组是不是?可是,大学的课程都是自己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选修的,尤其一开学,大家素不相识,组员的结合要求是自己随意结合,那考察的完全是自己的眼力、吸引力和运气了。

作为有语言劣势的中国留学生,想被德国学生相中成为一组,在刚入学时是很难的,通常我们都是和另外一些伊朗、印度等外国留学生属于被人挑剩下的不得已拼成一组。我老公最悲催的一次经历是:遇到了两个混日子的留学生,一个伊朗人、一个土耳其人。

当时,每次集体作业都是我老公一个人做的。老师看到笔迹一致,就说:如果你再一个人写作业,你的集体作业就判零分了!不得已,我老公只好写了作业让他们俩轮流抄一遍。可是到了考试,三个人的成绩是要取平均分的呀,老公只好抽时间给他俩补课,最终三人一起过关。我当时就慨叹:这招真叫狠啊,堪比我们小时候的“比学赶帮超”了,只是那时候我们要求学习好的自发帮助学习差的,在德国是强制的:你不帮,你就没分;你不学,你就对不起你的组员!

后来了解了一下,这种合作作业形式在德国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德国小学只有4年),只是小学阶段不计分,初中阶段就要记分了,也就是说从11、12岁开始德国孩子就要正式开始被训练具备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从自我培训开始

德国人是这样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的 第5张

当合作成为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精神的时候,我们是否不必再在乎合作者是否和我义气相投、价值观相同,哪怕在私底下我们一点做朋友的可能性都没有,但是做事时,只对事、不对人。当我们认识到合作的力量一定胜过个人的力量时,我们是否不必再去搞个人崇拜或者嫉妒、诋毁那些比自己强的人?当我们坚定了合作能够使效率提高、品质提高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自己正是这力量源泉的一部分?

来到上海4年多,最令我开心的就是我认识了一群与我合作的妈妈们。在生活上我们可以互帮互助,在精神上我们可以相互支撑,最关键的,在育儿道路上我们分享、合作。比如,我的强项在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而有的妈妈强项在于实践,有的在于找资源,如此合作下来,不仅自己轻松了许多,孩子也得到了更多的养料。

既然合作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我们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自我培训呢?真希望有一天我们听到别国的妈妈们说:“难怪那些妈妈们效率又高、氛围又好,原来是一群中国妈妈呀!”

杨院长写在后面的话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德国人懂得合作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比我们优秀、道德情操比我们高,而是从小被当作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被训练出来的。从自我开始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完全可以立刻实践的他山之石。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