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爱不足的爸爸,请不要做严父

爱不足的爸爸,请不要做严父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1.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二十四年前,一个年轻的女人,历经三天三夜的难产痛苦,生下一个八斤多的儿子。女人躺在产床虚弱地对身旁的丈夫说:“儿子如果以后不听话,你别打他,要打我来打!儿子不会跟当妈的记仇。当爹的就不一定了。”

那位瘦小而桀骜的男人没有说话,这是一个惯常打老婆的男人。

从此,男孩就在父亲的左拍右打中渐渐成长。六岁那年,母亲被父亲打得住了院,男孩从学校里逃出来,从家里拿了脸盆毛巾打车去医院照顾母亲,并在母亲病床边愤愤地起誓:“妈妈,你别伤心,等我长大了一定替你报仇。”

十几年后,男孩终于长大了,而且身强力壮,比父亲高出半个头。他却没有立刻报仇,而是选择去了远方的城市,闯荡,或者说流浪,音讯渐无。

这个男孩就是我的表弟。偶然的一天,我在qq上见到男孩的踪影,便询问他的近况。男孩说状况很不好,几个月没发工资,手机也快停机了。我惊诧地问:“你怎么不跟家里人联系?”很久以后表弟才悠悠地回复;“我不想让家里人知道,我不想让我爸知道我混得这么差。”

去年过年时,听说表弟回来了。华川去探望姑姑一家。姑父已锐气不再,略显衰老,表弟也不是当年叛逆少年的模样,姑姑热情的忙里忙外——完全是一户平常和睦的人家。岁月虽埋葬了年华,却也能冲淡了仇怨和戾气。

一个亲戚在酒桌上念念不忘隔年旧事,向表弟数落姑父的不是。或许是被酒精熏辣了眼,这个七尺男儿竟流着泪说:“我求您别再说我的爸爸。我爸爸从小吃了很多苦,他也很不容易……”

血缘的力量,最终还是原了父子之情。但到底,还是输掉了一段温暖的岁月。

华川生下儿子后,也对宝爸告诫:“儿子如果不好养,不听话,你不要打他,要打我来打。”

爱不足的爸爸,请不要做严父

宝爸性情十分温和,对孩子不打不骂。但事业忙碌,来去匆匆,在年幼儿子的眼里,“爸爸”只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儿子再长大点,所有行为、个性都成为爸爸的反面。宝爸意识到自己的缺位,于是抓住工作之外的点滴时间对儿子进行“教育”。在餐桌前,在就寝时,在刷牙洗脸的空挡,在外出旅行的车上…….见缝插针地对儿子进行谆谆教诲。儿子却毫不领情,对这“罗哩罗嗦”的爸爸甚为反感,一听说爸爸要出差,兴奋得像过年。

宝妈跟宝爸商量着:“你在家时间有限,不如多陪孩子玩,等儿子对你建立起好感了再教育也不迟”。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相对于母亲,父亲与子女间的感情要脆弱得多。

那些父子交恶的家庭,父亲多半仅以“供养者”的身份存在,并不曾施爱于子女,自然也得不到爱的反馈。父亲心里也是失落的,便凭借行使家长的权威获得满足。对子女而言,在幼小的年纪,并不能理解父亲为养家糊口付出的努力,无爱无陪伴的父亲,有时候甚至要分走母亲对自己的长按,因此难免出现敌对情绪,如果再遭遇父亲为行使权威而施加的驱使责骂,父子感情便走向恶性循环的深渊。

若要父子感情交好,其实也容易,给予足够多的陪伴和爱足矣,若感情积累到一定厚度,即便父亲偶尔行使权威对孩子责罚,那也是“打是亲来骂是爱”。

在德国爸爸卜劳恩创造的《父与子》的漫画书里,表达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父子关系:爸爸不像爸爸,儿子不像儿子,倒像是亲密的两兄弟,一起玩耍,一起闯祸。这个爸爸甚至替儿子写作文,最后被儿子的老师,也是爸爸曾经的老师找上了门,将淘气的父子俩一顿狠批。

这个爸爸也保持着微妙的权威,甚至偶尔还动手打儿子。

但是,所有父子相处的漫画情景,都浸透着温暖和光明。这位半秃老头儿形象的爸爸,是所有孩子梦寐以求的父亲。

而当今很多中国家庭面临的事实就是:父亲必须承担家庭的供养责任,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没有“量”的保证,只能提升“质”的品质。母亲应该合理安排家庭生活,把父亲工作以外最好的时间留给孩子。父亲也要明白,权威要建立在“爱”的基石之上。如果你事业忙碌,每天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只有30分钟,却有20分钟用来批评责罚孩子,结果可想而知。

在有限的陪伴时间里,多爱孩子,多给孩子快乐。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不如私下与母亲沟通,由母亲来担当“恶人”。

爱的回馈,从付出开始。先有爱孩子的父亲,再有爱父亲的孩子。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