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不要以为这些病只有小孩子才会得,大人同样会患上!

不要以为这些病只有小孩子才会得,大人同样会患上!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2.7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当我儿子18个月大时,有一次他发烧了,脸上还出了疹子,于是带他去看了医院,医生说宝宝得的是幼儿传染性红斑,即俗称的“五号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让我们不用担心。果然,过了一两个星期后,宝宝就恢复了之前古灵精怪的可爱模样。

但隔了一阵子后,老公突然发现他的手指肿的像香肠一样,僵硬且疼痛,连衣服的纽扣都扣不了。我们赶紧去医院,结果老公被诊断出:感染了儿子的“五号病”。

人们常有一种误解,以为一些病只有小孩子才会得,但其实成人同样有机会患上。如何让大人避免患上小儿病呢?首先从认识以下这五种病开始。

“五号病”幼儿传染性红斑

不要以为这些病只有小孩子才会得,大人同样会患上!

多出现于2岁左右的幼儿身上,这种病毒感染的明显症状,是宝宝的双颊会出红疹,病毒会透过接触和飞沫传播,如咳嗽和打喷嚏都有机会造成感染。

孩子的发病症状

首先,孩子会发烧、鼻塞、头痛,几天后双颊开始滚烫出红疹,手臂,双腿和身体还可能出现带状皮疹,通常过2周左右,孩子会自动痊愈。一般在孩子刚出现感冒症状的前几天,会具有传染性。

大人的发病症状

手、脚、手腕、脚裸、膝盖、双侧骶髂关节……当这些地方出现肿痛时,就是成人感染到“五号病”的症状。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一周后就能自动痊愈。不过患者需要在家休息,尤其是发烧的人,避免继续传染他人。

但如果是第一次怀孕的孕妇,情况就比较麻烦了,会导致宝宝严重贫血,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流产,必须尽快去医院检查。

玫瑰疹

不要以为这些病只有小孩子才会得,大人同样会患上! 第2张

最常见于2岁以下的幼儿发病,也叫幼儿急疹,由于会形成鲜红色的圆形斑而被称为“玫瑰疹”,也是透过接触和飞沫传播病毒的。

孩子的发病症状

刚开始,孩子会连续3-5天发高烧至39.4°C,有10-15%的高烧孩子会伴随出现癫痫,不过就算出现癫痫,也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之后,孩子会慢慢退烧,然后身体会出玫瑰色斑疹,一般不痒,会出现几个小时或几天不等。在孩子发烧的第一、二天,到出疹之前是病毒的传染期。

大人的发病症状

症状跟孩子一样,但会温和一些。成人一旦患过玫瑰疹,就能获得免疫,不会再发。跟孩子一样,一周之后就能康复。

手足口病

不要以为这些病只有小孩子才会得,大人同样会患上! 第3张

病毒在孩子的手、脚和口腔所引起的感染,一般在春季通过飞沫和其他体液进行传播,最常发于5岁以下的孩子。

孩子的发病症状

孩子会口痛,发热和一些烦躁,因为疼痛而不想喝水和进食,手脚会出现水泡状的皮疹。这个病一般会持续一周,不需要特别治疗。不过,病毒可以通过小孩的排便传播,传染可维持6周时间。所以给孩子换尿布,孩子上厕所时一定要小心处理。

大人的发病症状

成人感染后的症状比孩子要轻,但由于病毒成份比较复杂,所以无法获得免疫力,就算得过一次手足口病,还会有再次感染的机会。

发否氏病

不要以为这些病只有小孩子才会得,大人同样会患上! 第4张

又称亲吻病,通过飞沫和接触进行传播,像亲吻孩子,口对口喂食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秋冬季是高峰期。

孩子的发病症状

会持续发烧,喉咙痛,淋巴结肿大、疲乏,但一般只有8%会有明显症状,也可能是没有任何症状,直到15-24岁才会发病,青少年会比幼儿的发病来得严重。一些专家表示,发否氏病的传染期会持续18个月。

大人的发病症状

会昏睡,身体疼痛,发烧等不舒服的状态,当然这些症状不代表你一定患上发否氏病,需要到医院进行抽血检测,才能确定病毒成分。幸运的是,患过一次发否氏病,就能获得免疫力,以后不再发病。

百日咳

不要以为这些病只有小孩子才会得,大人同样会患上! 第5张

一年四季都会发病,但高峰在夏末初秋。

孩子的发病症状

有一周以上的流感症状,低烧和鼻塞,再发展成咳嗽,这就是百日咳的症状。之所以被称为“百日咳”,那是因为从第一声咳嗽到最后一声,可能会持续三个月之久。高发人群在5岁以下的孩子及10-14岁青少年当中。

大人的发病症状

症状比孩子轻,不过会变成慢性持续咳嗽。如果孕妇被传染百日咳,可以接受疫苗注射,为胎儿给予保护,以免出生后容易患上百日咳并发症。

不要以为这些病只有小孩子才会得,大人同样会患上! 第6张

如何避免传染?

必须,必须,必须勤洗手

擦上肥皂,用力洗不少于20秒

手指间和手指甲缝也要洗干净

如果没有肥皂和水,可使用酒精含量不低于60%的手部消毒剂

不必强调全屋清洁,而是重点对孩子经常触碰的地方进行消毒

用温水认真清洗孩子生病时穿的医务

只要做好防止传染和清洁工作,孩子和大人的健康保护都能妥妥的。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