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健康 > 孩子总是在家玩手机,父母怎么办?

孩子总是在家玩手机,父母怎么办?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上个月,一位女士经朋友介绍找到桔子心理,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儿子现在每天就是玩游戏、刷抖音,不想上学,不跟我们说话,该怎么办?”

孩子总是在家玩手机,父母怎么办?

每到暑假中后期,都会收到很多关于孩子玩手机、玩电脑的家长求助。孩子迷恋网络和游戏,早已不是新鲜事,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4G、5G网络的发展,这种情况越加让家长们忧心如焚,也逼着不少家长为了争夺手机,与自家孩子斗智斗勇。

孩子玩手机不听劝?小心超限效应

作为父母,早上出门前看到孩子在玩手机,下班回家后第一眼看到孩子还在玩手机,于是觉得孩子这一天都在玩手机。然后,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愤怒的情绪,几乎每一次看到孩子玩游戏,都会念叨,不断地说:不要再玩游戏了,好不好?能不能别玩了?怎么从早到晚都在玩儿?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如何断掉孩子手机瘾?家长可试着向手机游戏学习

其实,我们要解决自己的担忧,就先要正视一个问题:

手机作为一种工具,已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与机遇。所以,手机不是完全不能用,而是应该考虑怎么用。

大多数父母都将手机、电脑看成洪水猛兽,生怕给了孩子手机,就毁了孩子一生,手机是很容易让孩子上瘾,但并不是所有教育失当的锅都可以甩给手机。

导致孩子出现行为问题,不是手机这个介质,而是养育者。

要断掉孩子的手机瘾,家长甚至应该向手机游戏学习:

在网络游戏中,没有父母的埋怨和指责,反而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认可。每闯一关,会有奖励;每次失败,会有鼓励。在游戏中一路过关斩将,孩子的成就感得到很大的满足。在大人那里无法被看见、被理解的需求,却能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试试这五点建议 让孩子愿意和你沟通

针对焦虑的父母们,桔子心理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9句话学会“控制使用手机时间”的技能

1)“孩子,妈妈5次到你房间,4次看到你在玩手机,很担心这样会影响你的健康和学习。”

2)“其实我们也一样,不工作的时候就想看看手机放松放松。妈妈特别想知道你玩手机都玩些什么呢?”

3)“我们总因为这件事情让彼此不开心,所以我想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方案,让我们共同学会一项新的控制玩手机时间的技能,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4)“你的想法真不错啊,妈妈也有一些想法,你听听合不合适。”

5)“如果学会了这个技能,你觉得会带给你哪些好处呢?”

6)“我们来给这个技能起个名字吧?你想叫它什么好呢?”

7)“你需要一些支持者来帮助你学习这个技能,你愿意找哪些人来帮助你呢?”

8)“如果你什么时候不小心忘记了这个技能,你希望我们怎么来提醒你呢?”

9)“一个月之后,如果我们学会了这个技能,你希望怎么来庆祝呢?”

2.陪孩子一起运动

多抽时间陪孩子一起运动锻炼,比如带孩子到户外做亲子活动。

这样不但可以使得孩子得到必要的体育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另外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因为无聊,而主动玩手机的情况。

3.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和观察:孩子对什么事情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去支持和鼓励孩子的这些兴趣。

生活中这些爱好的培养建立,会转移孩子对于手机的兴趣。

一旦拥有了一个兴趣爱好,在空闲的时间里,孩子会主动去做这件令他感到快乐的事情。

4.满足孩子的内心渴望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被爱、接纳、肯定、赞赏、尊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表现得很满足并赞赏。

就算孩子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也要去接纳并鼓励他改正,让孩子时时刻刻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让他不必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安慰。

5.父母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少玩手机

如果自己回到家一有空就刷手机,玩游戏,如此耳濡目染,孩子怎么会不玩游戏呢?

孩子喜欢玩手机本身不是一件坏事,最重要的是看父母如何智慧地引导孩子在时间、精力上的合理分配。

如果父母只是单纯地断网、砸手机、甚至揍两顿,只会让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其实,无论什么招数,最根本的是做父母的要学会停顿,要慢下来,让孩子愿意和父母沟通,爱因斯坦曾说过“你不可能从产生问题的层面解决问题”。我们要靠智慧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情绪解决问题。

这个世界,有太多可以去体验和成长的事情!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