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故事绘本 > 《爱暴力》:怨恨的消逝,才是自由的开始

《爱暴力》:怨恨的消逝,才是自由的开始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2.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父母对孩子的爱,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真真正正的感受到呢?父母的爱是纯粹的,没有利用性的吗?以下让作者为你揭开谜底!

《爱暴力》:怨恨的消逝,才是自由的开始

 怨恨的消逝,才是自由的开始

我记得,在一次心理咨询师的交流会议上,老师们讨论了弗洛伊德关于控制的关系的理论。

孩子在二至四岁期间会经历一个很有意思的时期:从生理上看,那就是孩子从无法控制自己排便,到肛门的括约肌发育成熟能够控制自己大小便的排泄;从心理角度来说,这是孩子第一次领悟到控制的重要性。弗洛伊德把孩子这个时期的精神结构发展命名为“肛欲期”。

孩子的肛门期一般经历两个月左右就会结束,然后转入下一个阶段的心理发展。

然而,在我们国家,很多父母也会在这个时期开始给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直到现在,父母选择的音乐启蒙乐器大部分会是钢琴或小提琴。

所以有的老师打趣说:“在中国,应该把弗洛伊德命名的‘肛门期’换成‘钢琴期’。”

或许通过钢琴或者其他乐器来学会控制也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不能够忽略的:小孩子通过大小便学会的控制,是自己控制自己的意志和躯体;而父母通过让孩子学习乐器获得的控制,是孩子通过顺从父母的意志来完成对自己意志和躯体的控制。

前者主动,后者是被动接受。

学习音乐能够锻炼孩子的耐性,能够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气质,能够让孩子获得敏锐的情感捕捉能力,一句话——能给孩子带来很多的益处。

我记得,我喜爱的作家三毛,她的父亲从小也要求她们姐妹学钢琴。她父亲说:“并不是想让你们以此为生,但当你以后的人生遇到重大的悲伤时,音乐可以安慰你。”

所以,让孩子学习音乐本身没有错,但很多父母的出发点,是将自己未能实现的人生理想转嫁到孩子的身上。

这样一来,孩子即便获得了成功,也是用他获得的成功来成就父母的幸福感受。

这种成功,不能转化为孩子自身的幸福感,更何况,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音乐之路上获得成功。由此而来的挫败感,加上对父母的负疚感,让孩子在痛苦中迷失。孩子渐渐意识到,自己只是父母用来实现梦想的工具,却又不敢面对自己不被爱的事实。他们努力地想找回属于自己的人生,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受伤。

很多孩子因为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信任,因为有过被当成工具的感受,从而无法获得温暖的爱,甚至进而放弃自己、放弃生命,就像云博和他的姐姐。

云博心中对父亲的愤怒,一如我们前述未辰对母亲的愤怒一样,愤怒的根源,在于孩子认为父母并不真正爱自己。

可是,这种认识,并不能帮助他们从自我伤害中解脱。

于是我问云博:在你和爸爸的关系中,有没有让你觉得幸福,觉得温暖的时刻?

云博流泪了。

他告诉我,他记得小时候,他第一次在钢琴比赛中获奖时,爸爸把他搂在怀里。爸爸很激动,眼泪都流出来了。那天,他觉得爸爸很好,觉得自己无比幸福。

那是父子之间一次幸福的共振。父亲将自己的幸福感觉传递给了云博,还是孩子的云博,将这种幸福感全盘接纳。

而传达这一共振的纽带,是拥抱,是父子之间的爱。

虽然随着云博的长大,随着他自我意识的成长和父亲控制欲望的增强,这条纽带已经被破坏,但谁也不能否认,它曾经存在。

云博终于明白,父亲寄托在他身上的,不仅是自己的音乐梦想,更是自己对幸福的全部理解和期待。只是在父亲的意识当中,幸福只能够通过音乐来完成,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显然,父亲对幸福的认识有缺失,他并非一丝都不爱自己的儿女。

云博既然已经上了大学,他下面要做的,就是真正独立,把父亲当成一个人来看待,不是他要为之牺牲的神,也不是监管自己的恶魔。他不需要再以父亲的梦想为梦想,也不需要伤害自己来表达对父亲的报复。

未辰也是一样,不需要再为妈妈的离世而惩罚自己。

当然,她的问题还更复杂一点,就是她心里还存有一个疑问:“我和妈妈到底谁对谁错?”

我回答:“妈妈错了。但谁说我们的爸爸妈妈就不能、不会犯错误?你没有错,但你如果继续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就真是大错。”

未辰说:“她不是别人,她是我妈妈。”

我答:“她是别人,她不是你。”

如果你曾被你爱的人当作工具,那么你最重要的心理建设,便是与操纵你的人,从根本上分离。

这种分离,并不意味着隔断亲情,而是你要足够强大,成为一个真实的个体。

你是独立的,你是自由的。你不需要为他人的愿望牺牲自己,也不要为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你获得的幸福,就是解开“爱暴力”魔咒的钥匙。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