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孩子为什么生气?找准生气背后的开关

孩子为什么生气?找准生气背后的开关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2.9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通常用″女人心海底针″来形容女人的心思难以捉摸,其实孩子的心思更难摸透。因为他们还不太会用言语准确地描述内心需要什么,往往会直接通过行为和情绪表达出来。

比如,孩子生气摔东西,父母通常只处理发脾气、摔东西这件事情,没有去回应孩子背后表达的心理需求。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下如何挖掘孩子生气背后的原因,让你们亲子关系更融洽。

什么是心理需求?

有两位太太是闺蜜,结婚都是同一天。结婚纪念日时,A 太太老公为她准备玫瑰花和项链做礼物,还一起去心仪的餐厅用餐。B 太太一整天都在等老公电话,直到晚上问老公今天什么日子,老公还埋怨正在忙。

故事的结局当然不必说了,B 太太肯定不高兴。不过,她生气的背后肯定不是没有收到礼物,而是没有被重视,没有感觉到爱。

你看,大人够理性,但遇到事与愿违的事还是可能会发生气。对于语言和情绪发展还没完善的小孩,他们的心理需求不被满足时,当然可能更会发脾气。

因此,我们当父母的需要做两个功课,一是要学会读懂孩子的需求,二是要懂得恰当地回应他们的真实需求。

三种常见的心理需求

所有人都有三个基本心理需要:爱与归属、自主感和胜任感

孩子为什么生气?找准生气背后的开关

第一种需求是——我想被爱被关心。

当爱的需要不被满足时,孩子可能会容易发脾气。如果你一直忽视孩子,孩子觉得你不在乎他,不爱他,这样害怕和委屈的情绪转化到行为层面,就变成他冲你发脾气。

第二种需求是——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

无论孩子在玩水、穿袜子、还是堆积木,如果你直接插手干预,孩子会生气,这时一般是父母没有尊重他的意愿。

第三种需求是——我可以做到我想要做的事情。

孩子做一件事情好久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好时生气,一般源自于挫败感,也就是不能胜任当前的任务。

如何找到孩子生气背后心理需求?

要找到孩子生气背后心理需求,首先需要弄清楚你的孩子为什么会生气。我们可以这样做:

1、寻找导火索

注意什么时候爱生气,什么情况爱生气。平时可以做一些小记录,按照频率和生气的程度打分。

2、找到模式

有了记录后就容易摸准一些规律,孩子通常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生气,寻找到生气的模式。

3、找到对应模式下的心理需求

看看刚刚提到的心理需求中,哪一类比较适合。

孩子生气,你可以这样做

找到生气原因后,该怎么做呢?

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接受和允许他们表达愤怒,而不是压制。不过,也要规范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打人或说伤人的话。

父母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

孩子为什么生气?找准生气背后的开关 第2张

一方面处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当孩子因为生气而出现一些行为问题,你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要指责。他们还不知道如何做才是恰当,比如摔东西,你可以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生气,蹲下来摸着他胸口,告诉他现在这种感觉就是生气。你生气摔东西想把生气赶走,它又跑到我这里来了。你可以像我一样深吸一口气,再深呼一口气,一起把生气赶走。最后告诉他捡起摔掉的东西。

父母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帮助他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另一方面满足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

处理好孩子外在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后,还要考虑到孩子内心需求可能还没满足。如何回应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

1、被爱被关心

创造有爱的家庭环境是第一位的。它不仅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还包括父母之间的爱。父母美好的婚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平时安排一些高质量的情感表达的时间,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和家人表达爱与感恩。

另外,收到父母的礼物也是表达爱和关心的重要方式。选择一些节日和家庭重要的日子,送完礼物后陪他一起享受礼物带来的欢乐。

2、被肯定被尊重

满足这个需求,需要父母的积极关注。父母如果对孩子评价消极,会让孩子自信受挫,不被肯定就会有不好的情绪。比如孩子弹琴本来挺好,可就挑一些小毛病,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尊重,更容易出错了。

父母不妨多关注孩子的积极表现,多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让孩子感到被肯定和尊重的感觉。

3、我能做好

孩子因为做不好而生气时,恰恰在表达自己想做好的意愿。这个时候父母要肯定他的意愿,让他知道,哪怕事情暂时没有做好,但是父母看到他努力在尝试。比如在孩子玩玩具受挫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表扬已经完成的部分,然后一起探讨怎么可以顺利做好,适当提供线索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我要自己做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给孩子一些有限选择来提高孩子自我决策的能力,比如出门穿哪件外套,待会儿乘坐地铁还是打车,这些都会帮助他们提高自主感。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必须满足,比如过多甜食,特别危险的事情等都要限制,明确需要告诉孩子原因和原则,孩子理解这件事后,就没有那么容易失控。

总的来说,孩子的行为是内心需求的反应,面对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或情绪表现,父母除了恰当地帮他们表达外,还需要读懂和回应这些行为和情绪背后所表达的心理需求。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