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疾病 > 儿童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儿童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2.9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分类

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期(18岁以前)的各种行为异常和精神疾病。包括:

1、儿童行为障碍

如遗尿、遗粪、口吃、偏食、厌食、贪食、异食、失眠、恶梦、夜惊、睡行、吮手指、习惯性抽动等。

2、儿童品行障碍:

发生于18岁以前的儿童和少年的经常性的明显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的行为。其严重性超出一般的淘气,行为的发生不是由于一时的过失或年幼无知,而是一贯的行为模式。常见的不良行为有说谎、打架、偷窃、伤害别人、虐待动物、破坏财物、纵火、逃学、离家出走、惹是生非、酗酒、赌博、过早的性行为以及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

3、多动综合征:

一类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又称儿童多动症、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主要特征是注意力难于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和学习困难,以致难以教育和管理。

4、儿童情绪障碍:

如过分害羞、恐惧、焦虑、暴怒发作等。

5、特殊功能发育障碍:

如构音障碍、言语表达障碍、言语理解障碍、阅读障碍、拼音障碍、算术能力障碍、运动技能障碍。

6、儿童神经症:

如分离性焦虑、精神障碍、恐怖症、强迫症、癔病。

7、儿童精神病:

如儿童孤独症、躯体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

8、精神发育迟滞:
也称为智力落后、或精神发育不全,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智力低下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智力低下是诊断的根据。

儿童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诱因

1、遗传方面:

如果父母或家族成员中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或问题,孩子也属于易感人群。

比如爸爸妈妈对某些危险估计过高,时时给子女一些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孩子就很容易被“传染”。

2、过度溺爱:

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溺爱也是造成孩子精神障碍的一个因素

2-5岁是孩子心理上的第一反抗期,这时什么事孩子都想自己做。但父母家人的包办代替太多,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各种能力得不到培养并产生一种错觉,即“我是最重要的”,从而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当他们独自置身于新环境、新情景中或与陌生人接触,会产生不知如何应对的困惑,以致情绪波动、过度担忧。

3、不恰当的教育:

违背儿童心理的超前教育和过多的压力刺激,是导致孩子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

有些父母固执地以为,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要会、别的孩子不会的自己的孩子也要会,且样样都得精通。由于有了这样的“高起点”,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不认可,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而这些高标准的要求常常超出孩子的实际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受损,内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辅以恐吓或粗暴的惩罚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显得更加紧张。

儿童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第2张

特点

1、发生原因方面:

环境因素的影响超过成人,是重要的诱因之一。儿童品行障碍、行为障碍、多动综合征、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发生,与家庭及社会环境不良、教育失当有关。

2、症状方面:

儿童精神障碍的表现或为单一的行为障碍、情绪障碍,或为单调的精神症状,妄想少见,病理性幻想多见;语言性幻觉少见,形象性幻觉多见;思维症状少见,运动性症状多见。

4、临床实践方面:

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较差,精神检查主要是观察儿童的行为,其次是通过交谈。判断儿童行为是否异常,要考虑年龄因素,如3 岁以内的儿童尿床是正常现象,7岁儿童还尿床就不正常了。

5、治疗方面:

首先要改善环境、家庭气氛和教育方法, 消除不良影响;心理治疗应以启发、诱导和鼓励为主;行为治疗对行为障碍、情绪障碍和部分神经症有效;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多动综合征和儿童精神病。

3、预后方面:

一般来说,儿童行为障碍、情绪障碍、多动综合征、特殊功能发育障碍和儿童神经症预后较好;品行障碍预后较差,其中有的到成人后容易成为反社会型人格,存在犯罪问题。大多数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经过教育训练以后,能力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儿童精神病普遍预后不良。

儿童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第3张

治疗方法

1、教育和行为治疗:

治疗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为治疗,目的是促进对患儿正常行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如刻板支作等,消除睡眠障碍、发脾气、多动等继发性症状等。患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克服焦虑、自责、急躁情绪,方能对患儿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

2、药物治疗:

鉴于药物种类繁多。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是指通过应用精神药物来改变病态行为、思维或心境的一种治疗手段。由于对大脑及其障碍的了解有限,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可以说仍然是对症性的、经验性的。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包括抗精神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或抗躁狂药物、抗焦虑药物、精神振奋药及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的脑代谢药。用药原则应遵循STEPS原则:安全性、耐受性、疗效、价廉、方便。

3、智力康复:

即教育和训练的方法。其目的促进脑力活动、增进提高知识、激以思维活动、接受新事物,提高文化等。防止衰退、人格改变。方法有听广播、看电视或电影、小说、读书报、下棋、画报和音乐欣赏等。也可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时事形势、卫生常识和智力竞赛等形式施行教育和训练。按不同的文化对象进行不同内容和方法。作为一种常规,每次1~2小时为宜。

儿童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第4张

护理措施

1、环境管理:

此类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情绪不稳定,易出现兴奋躁动现象等,故应将其安置于恬静的环境之中,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新鲜,卫生整洁。必要时设专人护理,以免发生意外。

2、积极治疗原发病:

认真执行医嘱,尽快控制相关感染,按要求服药、注射、输液、退热、解惊等。密切观察和记录病情,注意神志、反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入量等变化。温湿度适宜,体位适当,便于分泌物清除和排出。抢救治疗设备和物品完好,必要时及时准确有效的应用。

3、加强饮食护理:

由于感染引起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必须补充营养和水分,饮食要易消化、富营养,有充分水份。对少数拒食患儿,要耐心喂饭,避免呛入气管,必要时鼻饲或输液。

4、掌握接触技巧:

工作态度要温和、认真、严谨,一视同仁;仪表形象要自然轻松,言语要亲切、温馨,动作举止要轻柔大方;服务态度和蔼、耐心、礼貌、热情、周到、细致、亲切。避免恐吓、训斥,不用言语刺激,也不能与患儿争执。多用正面教育和引导,不用批评和强制的方法。

5、小剂量给药:

对兴奋躁动、精神症状明显的患儿可给予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积极控制兴奋症状,加强保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对狂躁、谵妄患儿,注意避免自伤和损伤他人及物品。避免坠床或摔伤。料理好个人卫生,擦洗、翻身、大小便后清洗、消毒、必要时活动、按摩,保持清洁,防止湿疹和褥疮。

6、加强心理护理:

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是耐受力低,反应性强。有不适或疼痛时易急躁,哭闹不安,烦闷或恐惧。要固定护士对患儿进行连续的全面护理,满足患儿情感上的需要,使患儿熟悉和适应医院病室的环境,接受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了解患儿的习惯、特点、喜好的玩具和饮食。适度的靠近和接触患儿,一般不要在病重和狂躁时进行,应重点在恢复期,寂寞和不适应时进行。要保持与患儿父母的密切联系,做患儿亲属与患儿之间的桥梁,去除患儿的不安和恐惧心理。也可以应用玩具和视听用具,使患儿视线转移,解除精神障碍,促进饮食和疾病的康复。

儿童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第5张

相关文章

[儿童精神障碍的分类]

[儿童精神障碍怎么治疗]

[儿童精神障碍能治愈吗]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