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接纳孩子的前提是接纳自己

接纳孩子的前提是接纳自己

来源:文贝宝宝谷    阅读: 2.2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一直非常欣赏契诃夫戏剧作品中的“生活流”。生活表面上拉拉杂杂,日复一日,但平静重复的日常之下却蕴藏着巨大的洪流。我生性敏感,对这洪流倍感敬畏,因此我虽不是信徒,却很虔诚。比如对待孩子,我一直在努力做个好妈妈。三年多的亲身体验,令我一次次打破自己的既定观念,使亲子教育这几个字渐渐指向了我自己。尽管我也能举出很多自己干得漂亮的细节,但如今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状态,我却想说,过去的自己仿佛包裹着一层层由焦虑、虚荣、自卑、控制欲、逆反心共同浇筑成的坚硬外壳,而当我做妈妈三年之后,才开始亲手拎起锤头,努力地砸向自己……

听起来不那么愉快,但我知道这是重生般的幸运。

所以,我今年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努力与自己坦诚相见。

而这要从我和两岁多的女儿之间爆发的几次冲突说起。

接纳孩子的前提是接纳自己

2014年初,我和两岁半的女儿之间频繁地爆发着冲突,印象很深的有两次。一次是洗澡的时候,我要先进行A后进行B,而她想要的顺序和我相反。我讲了几次道理后她依然坚持先做B后做A。我火了,大声问她:“你能不能听懂我说话!”那是个神奇的瞬间,就在我吼出这句话的同时,内心有一个声音问我:“那你能不能听懂她说话?!”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在控制她,她的顺序虽不科学,但并不涉及原则问题,依了她也不会怎样。洗完澡她哭得非常伤心,我抱着她也哭了。

我想,很多时候我所谓的有效沟通,是以她听了我的话为判断标准的——我说了她听了,就是沟通成功,我说了她没听,就是无效沟通。多么霸道的想法!

接纳孩子的前提是接纳自己 第2张

第二次,因为她大冬天频繁赤脚踩在地板上,我多次劝阻无效,怕她受凉,就想把她抱到床上去,她在挣扎中狠狠地撞到了我的下巴,那一撞,不但下巴疼,理智也被撞碎了,委屈愤怒喷薄而出,我抓起她狠狠地丢在床上,心里却是无限凄凉。一直以来,我都很排斥长辈们苦口婆心地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可是我现在又在重走老路,做着为了女儿好的事,却因不被领情而伤心(起止是不领情,简直就是招来女儿的反感)。我为什么辛辛苦苦付出却走上了怨妇之路?我的问题出在哪?我想还是在控制——无意识、不自觉的控制,打着“为了你好”的幌子控制孩子(表面是爱,实质是控制),控制不成便觉得失败、被辜负、委屈、愤怒,我这个妈妈看上去很辛苦,一心为孩子,实际上很多时候都只是在无效地消耗自己而已。

为什么我总是无意识的控制她?我读了那么多教育名著,却在女儿两岁之后,依然会在第一时间应激反应一般的选择控制她。“她不按我说的做我担心她会怎样怎样”,这个未知的“怎样”仿佛可以摧毁一切的预言,令我焦虑,令我不自觉地要“为她好”,不自觉地以此为由去控制她,强迫她。我很少完整的想过,那个“怎样”真的发生会带来什么后果,其实大部分时候,不过是一场感冒,一点小伤,一次批评,又能怎样呢?再继续追问,要应付感冒、小伤以及批评,需要付出心力、体力、时间,可能还要被埋怨没有用心带孩子,这些是与孩子无关的另外一层焦虑——疲惫、对负面评价的在意。

我想是我自己被这并不清晰的未知搞得失控了。我自己是失控的,才会通过控制外界来寻求平衡。就像一个溺水的人会本能地抓住身边另一个人来求生一样。而起初我在控制她时,认为这是在管教,后来我感觉这种管教也很像是发泄。究竟是以负面的形式管教,还是以管教的名义发泄,连我自己也搞不清了。每次“管教”之后,我都会隐隐感到这是有问题的——她迟早有一天会不吃这套。

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相当一部分时候,我冲她发脾气,是因为我累了。但我却连跟家人争取一些休息时间的沟通能力都不具备。我总是忍,然后爆发,如此循环。我相信科学的人际关系法则是普遍适用的,这世界上不存在只跟儿女相处和谐的父母,与成人沟通有碍,迟早也会与儿女沟通不畅。

而这种忍耐、爆发、控制欲等等混乱状况的根本,在于和孩子(也可以说是和任何人)之间界限不清,以至于并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尊重。

接纳孩子的前提是接纳自己 第3张

怀孕之前我就开始读育儿书,有些当时读来觉得难以做到的事,做了妈妈后大都做到了,而当初觉得最浅显的道理,却在当妈妈快三年的时候,才发现如此之难。

比如,尊重和界限。

在被她撞痛的那个晚上,我在黑暗中思考了很久,我突然不再热衷于那些看起来充满智慧的育儿方法了,当缺乏尊重时,再智慧的方法也不过是为了帮助自己控制孩子,而尊重存在时,用什么方法都不重要,得到尊重的孩子一定会成长得不错。更何况,任何方法都会有不奏效的时候。

而如何理清我和女儿之间的界限,做到互相尊重,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想,要理清界限,首先要从了解自己开始,从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认识自己的内心开始。

于是,就在2014年初,我为自己定下了一个计划:这一年,我要认真的关注自己的内心、情绪、界限,把关注的焦点从女儿身上转移到我自己身上。但那一刻,我并不清楚这么做会给我带来怎样的变化。

主要来讲,这一年我做了两件事。

一是留意自己负面的言行,二是每次做错什么事,比如发了脾气之后,我不再盲目自责,而是跟自己进行一些列的自问自答。

我发现,当女儿两岁多以后,随着她的自我意识和行动力的增强,我渐渐抛却了许多宽容和接纳,每天都会无意识地说出很多很多负面的话。我会对她说:你看,都是你……你看!我说不要这样吧!你就是不听……快点!听到没有……我也会用赌气一样的语气对她的坚持表示同意,以至于她迫于我的情绪的压力而哭着服从我……

我在不断地催促、埋怨、强迫、威胁……一点点蚕食她内心的阳光。

客观来说,有些错误的出现,不能都怪她,但我却仗着自己是大人,第一时间全部埋怨到她身上,我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一直非常害怕被否定被埋怨,但当有一个比我弱的人出现时,我就变成了我害怕的那种人。

就像压抑许久的一种宣泄,这是我对于自己失控的另一部分。

因为害怕被否定和埋怨,所以会努力做到更好,而这个“做到更好”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少受一些埋怨,多得一些肯定。而我为什么这么希望被肯定呢?因为无力自我肯定吧,我一直难以拥有稳定合理的自我认知,因此也没有自信,不喜欢当下的自己,情绪一直在外界的肯定或否定中摇摆不定,要么就是处在等待被评价的惶恐之中。

接纳孩子的前提是接纳自己 第4张

我遇到过很多带孩子的大人,他们经常在第一时间指责自己的孩子不懂事、没礼貌,他们急于在外人面前表白自己的态度,以力争让对方相信,孩子眼下的某个行为可不是我教的,他不懂事,我还是懂事的。

没错,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直觉性的选择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无法忠实于自己,更别提在尴尬的时候保护孩子。

第一时间选择在意别人的人,无力定义自己,无力关爱自己。

曾经有一段时间工作很忙,最忙的时候,我忍着不去厕所,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吃饭,我发现,在很多情境下,我都能看到在内心的排序中,自己并不重要。而当我发现在如此忙碌之中,别人却并没有像我一样付出,为此打破生活规律时,我便心生怨怼,牢骚满腹——这就是我的逻辑。这不是无私,不是敬业,这是另外一种界限不清的表现。后来我常想,拜托自己,自私点,爱自己吧。不要搞得好像全世界都欠了自己一样。

有一些事并没有爆发大的冲突,但也值得借以自察。

有一次,女儿哭着要求我下班去幼儿园接她。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如果她一哭我就答应了她,那以后她天天哭,我就得天天去接她么?所以我平静地拒绝了她,她哭啊哭,直到自己慢慢平静下来。看起来我对她的负面情绪给予了充分的接纳,但后来我还是问自己,她哭得那么伤心,而我的第一反应却是戒备、不信任。这是何故?戒备和不信任割断了我对她内心需求的感受能力,阻碍了我们之间爱的自然流动。我看到了内心常态化了的焦虑,莫名焦虑。

特别巧的是,第二天她又哭着要求我去接她,这回我决定放松自己,选择相信她的眼泪,相信她真得需要妈妈接她一次,便答应了她。事实上,她并没有在此后天天哭着要求我去接她,而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再提过这样的要求。

后来我想,这种警惕心应该算是伪理智吧,貌似理性,实则还是焦虑在作怪,我处在对失控的恐惧中。焦虑有时令我无力感受女儿的心。

接纳孩子的前提是接纳自己 第5张

还有一次,我让女儿收拾她的玩具,她收拾到一半嫌麻烦,就不再收拾了。我心浮气躁的鼓励了她一阵,等了她一阵,她还是不收拾,然后我就开始威胁她,如果不收拾,我就把乱着的玩具都扔了,并真的开始做扔的动作。她害怕了,哭着继续收拾完了所有的玩具。事后我一方面想,总有一天,她会不惧威胁。另一方面,我问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再等等她?为什么不能相信她可以平复自己?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接纳她的畏难?因为我很担心她真的不再收拾了,收拾玩具的习惯难以养成了,其他事她也不再听我的了……我还是在害怕失控,于是我就用强硬的情绪去控制她。

因为女儿,我还空前的触到了自己孤独而欲求不满的内在。这事在人格完善的人看来简直就是个笑话,那只是因为她分别在两天晚上临睡前拒绝亲一下我的脸!我因此而伤心了。我告诉了她我的心情,可是她既害怕却又并不理会我的情绪,只是大声冲我哭喊要求摸妞妞(内蒙方言乳房的叫法)睡觉。可悲的是,即便她喊得很大声,而我却只是在想,为什么你不在意我的感受,只想着你自己的需求?是的,她喊的时候我在想这个,并不能听到她的声音。我竟然怀疑跟我骨肉相连的至亲都不爱我!那一刻我看到自己因为自卑而变成了一个“聋子”。我看到我的身边有一道隐形的围墙,把我和世界隔绝,这道围墙就是不安全感。事后我想,这很像很多大声争吵的夫妻、亲子,他们冲对方怒吼,大声喊出自己的心声,同时却并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所以,虽然喊得大声却无法使沟通取得成效。可见,沟通的前提不只是说出来,还要听得见。听见,需要一颗充盈的心。

除了在和孩子的相处中观察自己外,在工作中、人际交往中,我也开始留心观察自己,然后,一个内心不堪的我就渐渐呈现出来了,沮丧之余,也十分惊讶,此前我并没有如此清晰地看见过这样的自己。比如,我发现当我遇到比我富有,比我成功的人时,并不会觉得怎样,我依然会按照自己的交友喜好去选择朋友,但当我遇到气质从容的人时,心里就会不自觉地紧张自卑。这恰好从反面说明,我最缺乏的,是从容。

就这么反反复复的观察啊,自问自答啊,大约在11月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状态一点点变了,这是非常非常难以描述的一种变化,我一点点认识了自己的同时,内心的许多拧巴渐渐消失了,给予女儿的接纳也逐渐变得不同了。

过去给予女儿的接纳大多出于理性,也就是说,我从理智上明白,她做什么事我应该接纳。理性层面上的接纳是被动而不稳定的,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当我状态很好的时候,我可以做到接纳,但由于出于理性的接纳事实上是有“容忍”的成分的,因此当我疲惫时,便容易出现从疲于应付到忍无可忍到最终情绪失控的情况,不但无法接纳,连平静的拒绝都做不到。所以,出于理性的接纳其质量并不稳定。大概也是出于以上原因,以前我一直很怕别人夸我是好妈妈,我总觉得这听起来像讽刺,因为“好妈妈”等于“太能忍”、“没有自我”。第二,有些事情,需要用“理智”判断是不是该接纳,这很容易阻断亲子之间情感的流动。例如前面提到的要不要在女儿哭的时候答应去接园的问题,看似理智判断,其实只是因为无力感受。

接纳孩子的前提是接纳自己 第6张

当接纳从出于理智逐渐转变成发自内心时,事情就变得简单许多。没错,最大的变化,就是相处变得简单起来了,我的焦虑与失控的频率与过往相比,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我又可以重新悦纳她,一如她还是婴儿时(当然还没做到全然接纳,这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确实有起色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接纳也包括我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好,开始有了对自己相对稳定的认知,然后我就渐渐明白了自己的需求,浮躁盲从渐渐减少。生活也因此变得简单起来,我开始对衣柜和书柜进行“断舍离”,简单,让我觉得清晰有力。

当然这一切才仅仅是个开端,我做的还不够好,但能感受到这个开端已经是很珍贵的了。毕竟我的童年有深深的遗憾,这不是一年的自察就能完全弥补的。

我曾在微博读到一段话,大意是说,对于成长来说,你从上一辈那里传承到了什么不是最重要的,你如何处理与这些传承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令我豁然开朗,从此不再执迷于特别痛苦的那段童年经历,不再哀叹,而对未来与自己越来越友好地相处增添了信心。所以我不打算叙述我童年的经历来博取理解和同情,也不再过分紧张我会给女儿的成长带来什么阴影。我想,努力的方向该变了,不是如何保护,而是怎样面对。

11月的时候,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温柔而坚定”不是拿捏出来的态度,而是自然而然的状态!一天晚上,女儿带着小朋友把我卧室里的东西扔了个满天满地,场面惨不忍睹。当时我的第一感受是,她玩得这么有破坏性,一定是在宣泄着什么。第二个感受是,这个烂摊子应该由她来收拾。小朋友走后,我平静地告诉她:“是你把房间弄成这样的,也应该由你来收拾干净,这不是我的事,是你的事。”当晚,她因为困倦而十分畏难,哭啊哭,哭到睡着。什么都没有收拾。第二天一早,她一睁眼就说要收拾房间。我说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收拾,妈妈可以教你,她答应了,于是在我的指导下,她用了半个上午独自收拾好了房间。看到一切整洁如初,我和她都开心极了。她抱着我对我说:“妈妈,对不起!”她的道歉非常有诚意,不带有一丝恐惧。

临近圣诞节,幼儿园大厅布置出了一片“雪景”,女儿看到后兴奋地冲了进去,玩得满身都是棉絮。回家后我费了好大的力气,用了好几种方法帮她清除衣服上的“雪”,但我什么都没说。她看到我清理地费劲,抱歉地说:“我以后不这样玩了。”

前些天去幼儿园接她,当时正下着蒙蒙细雨,但女儿表示十分想去沙池玩,我就依了她。幼儿园的其中一片沙池里的沙子刚被塑过形,仿佛长城和金字塔的样子,非常好看。当时沙池里只有女儿一个人在玩,我看到她在小雨中十分安静投入的拎着小桶和铲子在沙池里盛一盛,洒一洒,但同时她也非常小心地呵护着那些沙子“建筑”,不管怎么玩都有意避免破坏到它们,这让我想到她的内在大概已经没那么多压抑了,所以才能小心善待这些“建筑”。就在我们去沙池之前,老师刚刚对我转述了阿姨的话,阿姨说女儿和上个学期比没那么淘了。上个学期非常不服管,这个学期好多了。

接纳孩子的前提是接纳自己 第7张

很多人说淘气的孩子聪明,但我明白,淘气和遵守秩序并不冲突,上个学期的女儿多多少少是因为我的缘故,受到了压抑需要宣泄,所以“很不服管”。后来我渐渐好起来了,她也跟着平静了。但她依然精力充沛,活泼热情,每天都是最后被“赶出”幼儿园的一个。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幼儿园的邓燕如老师,没有武断的处理过她的错误,每次遇到问题都会先与我沟通商量,然后互相配合着解决问题。

发自内心的接纳是双向的,自然而然的,无需拧巴的努力和忍耐。当我觉得疲惫时,我试着直接告诉女儿,我累了需要休息,不能陪你。她大多数时候也能平静接纳(或跟我商量怎么办)。一切都简单了许多。

十月份闺蜜来东莞,我们一起感慨,年轻的时候对年轻毫无认知,没有好好珍惜时间,没有享受青春。所以,趁着现在还没有老,就抓紧时间去过理想中的年轻生活吧。努力学习、积极锻炼,蓬勃乐观,以轻盈的姿态面对生活,认真地呵护自己,努力去过审美化的生活。

及时醒悟,也是一种幸运。

可能有人会惊讶,原来我是这样一个脆弱敏感,内在糟糕的人,但我想我并不是特例,也不是最糟的一个,之所以把这些都写出来,是因为我看到不少和我一样焦虑的妈妈,她们都是认真努力的好妈妈,大脑里储存了许多育儿经却依然频频自责而不见起色,我也看到一些育儿专家公然宣称鄙视发脾气,打孩子的父母,却不去追问,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父母内心的无力。

父母也曾经是孩子,若他们没有被简单粗暴的对待过,又怎么会变得简单粗暴呢?所以,无需谴责也不必自责,我们需要的,是接纳。接纳是唯一的出路。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然后才能接纳世界。而接纳自己,则可以试着从自察开始。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